堆成山一精神病患者连点40份外卖花费4

为了把近件美食送出去,汪大妈奔波到凌晨2时还没送完,3月14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见到汪大妈,她两眼布满血丝,“累瘫了。”汪大妈的亲属汪女士患有精神病,13日下午,她独自在家,通过手机外卖平台点了40份外卖,花费4万多元,先后收到近件各种美食,堆满了屋子。为了避免浪费,汪大妈把这些美食送给保安、环卫工人、亲戚朋友……“这样的事情,估计全国都很罕见。”汪大妈说,她不指望能够挽回多少损失,但想通过这个极端事例,给外卖平台和店家提个醒,如果收到不合常理的订单,应该打电话询问,确认是不是真实需求。也希望外卖平台软件设置预警提示功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精神病患者花费4万多元点外卖

13日上午,汪大妈外出办事,下午3时20分,她接到派出所民警打来电话。民警告诉她:“家里有纠纷,有人报警。”汪大妈说马上赶回家,紧接着接到外卖小哥电话,问她家里是不是点了外卖,“好多外卖小哥在等你,楼下堆成山了。”

大约40分钟后,汪大妈赶回小区,见到一二十名外卖小哥等在楼下。当她打开房门,外卖小哥们提着各种美食,纷纷跟了进来。

进门后,汪大妈惊讶地看到,家里已经堆了不少外卖袋和纸箱,这么多外卖,怎么可能吃得完?

她走到里屋,看见汪女士独自坐着,手里拿着手机。汪大妈接过手机,看到外卖平台上一长串订单。

汪大妈整理外卖单据看到,汪女士从中午12时之后陆续下了40单,包括蟹黄肉松吐司等件.5元,烤羊腿54件元,乌鸡汤等64件.9元......按件数算总共将近件,已经送达的外卖金额高达.98元。

与汪女士交谈后,汪大妈猜测出事件经过:汪女士从中午12时许开始下单,一直持续到汪大妈回家。起初送来的外卖,汪女士开门签收了一些,后来外卖越送越多,汪女士感到害怕,便不再开门,也不接电话。焦急的外卖小哥们通过物业公司找到汪大妈的联系方式,还有人报了警。

汪大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汪女士患精神病有几年时间了,状况好的时候,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春节前她从武汉市精神病院回家。没想到突然发病,点了这么多外卖。

“希望外卖平台识别异常订单”

食物不能浪费。汪大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当即取消了2笔刚下的订单,发现还有几笔订单店家尚未配送,赶紧打电话过去成功取消了,算下来,取消了.24元订单。

与此同时,在几名外卖小哥的协助下,汪大妈紧急拨打外卖平台客服电话说明情况。外卖平台回复说立即向上级反映,后来回复说,经协调,已经送达的订单无法取消,平台愿意赠送若干消费券。汪大妈拒绝了。

汪大妈梳理出头绪,天色已晚。为了避免食物变质造成浪费,汪大妈提着这些大包小包,赠送给小区保安、门外的环卫工、以及亲戚朋友,一直忙碌到14日凌晨2时之后,实在跑不动了才作罢。14日凌晨5时,另一名亲友接着派送,总算差不多送完。剩下一些不方便赠送和来不及赠送的,只能销毁。

汪大妈说,一个家庭住户如此集中大量下单,显然无法吃完,外卖平台照常派单,这合理吗?

记者就此咨询北京德和衡(武汉)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部主任胡延美,他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民法典规定,其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对于尚未配送的订餐,监护人有权要求不继续履行。对于已经配送到位的,应当作为损失,由监护人承担。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订餐平台对于网络订餐用户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没有审查能力和义务。

汪大妈表示,她的目的不是索赔,也不指望能够挽回多少损失,否则也不会忙碌到凌晨四处大派送。“这样的事情,估计全国都很罕见,”汪大妈说,她想通过这个极端事例,给外卖平台和店家提个醒,如果收到不合常理的订单,应该打电话询问,确认是不是真实需求,也希望外卖平台软件增加识别异常订单的功能,发出预警提示,避免造成浪费。

大家都在看

?周末气温回升,下周直冲25℃!但冷空气还要到温州...

?游乐人防洞、梧田老街……瓯海塘河沿线大变样!

?噩耗传来!突然离世,今年第三位

?你看到“万”字能想到啥成语?快告诉晚报君,精美礼品等你拿~

?赶紧停用!浙江一女子突然“烂脸”,医生:每天接诊七八个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本文已获授权

编辑:叶琳校对:周泉

责编:赵爽子监制:应继永

温州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fz/14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