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古,答北京晚报张玉瑶记者问

Q:“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等于上坟”在网上火了,您也被称为“考古界网红”,有什么感想?您能否用一两句话,简明地概括一下考古到底是做什么的?

A:“我是一个考古工作者,上班等于上坟”,在网络上流传,是我从前不曾想到的。好处是,很多人从此知道了浙江有个研究古墓葬、平常还写点杂文的考古工作者;坏处是,这句话脱离了具体的文本,人们误以为我是个“段子手”。其实,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是严肃的、真诚的传播者。至于“网红”,这不是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习惯的语言。当然,朋友们这么称呼,也无恶意,我也不怎么反对,这不是我能左右的。

  

Q:您当初被厦大考古专业录取时,感到迷茫,但这么多年,很多人转行了,您却还坚守这一专业,期间是怎样萌发兴趣并坚持下来的?如果不做考古,您会做什么?

A: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兴趣,大学志愿全是历史学,但被考古专业录取,实非我所乐意。当年的大学,转系很困难。我也不是那种特别有主见的人,缺乏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劲头。我对考古的兴趣萌生于大学田野实习期间,田野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还可以去很多地方,并在当地扎下根来,能遇见新鲜的人事。除了知识的收获,更有生活的滋养。

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直至今天。考古人的底子是读书人,是“动手动脚找东西”的读书人,类似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方式。读书,帮助我们在田野中发现问题;行路,确保写出别人笔下没有的文字。我至今对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十分厌倦,也就始终没有离开考古岗位。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再也做不了别的。

人生无法假设。在我这个年龄,不得不信缘,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买很多房子做李嘉诚,但这么讲没有意义。考古,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既不特别伟大,也不特别古怪。在我心情好的时候,比较享受工作,情绪低落时,也会抱怨“入错了行”——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职业体验。

Q:读《考古四记》,感觉您一直在寻找考古这个冷门专业、冷门职业的意义,现在是否确认了这个“意义”,又是如何确认的?

A:人到中年,容易被“意义”问题困扰。年轻时,以为只要埋头做考古,有点新发现、新收获,就很充实。后来发现这点“意义”,对自己的说服力不够,于是又开始重新寻找“意义”。考古,乃至人生,本身并无“意义”可言,你能赋予它什么它就是什么。人生,就在不断的自我寻找中前行。也许等我度过“中年危机”,又会重拾年轻时期的状态,只要埋首工作,有点新发现就会满足,惟愿如此!

我个人的专业兴趣,倒不是刻意寻找所谓“冷门”,主要还是个人兴趣。史前考古,是浙江考古中最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fz/14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