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尊敬的温州市领导:
您好!
提笔千言不知从何写起,此信主要反映,温州附属二院(记者注:温州医院)6月29日晚上及时抢救我儿子张灵敏的生命。我是台州黄岩人,6月29日我儿子在温州旅游时,遭巨大石头压住,经当地公安、消防全力营救,送往附属二院。赵友明大夫高超技术及医德,使我儿子不仅保住了命,而且不会留下后遗症。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也不知6月29日晚上,还有哪些医生参与抢救?感谢附属二院的好医生。应当大力宣传此事,让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好医生。永生不忘救命之恩!
敬礼!
郑琪
年7月19日
这是一封写给温州市领导的信,信寄自台州。近日,这封信转到了市卫生局工作人员的手里。卫生局工作人员随即通过书信内容寻找信件中所提的当事人,最终探寻到这封信背后的故事。
信中所提的张灵敏,35岁,台州人,6月29日在永嘉溯溪探险时突遇泥石流,不幸被滚落的山石压在溪边。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永嘉当地村民、民警、消防、医院和温医大附二院等接力救援,最终让他脱险。
张灵敏和母亲郑琪万般感激,母亲事后给温州市领导写了这封信。
现在,张灵敏恢复得怎样?母亲郑琪怎么想到写这封感谢信?9月17日,温州晚报记者前医院,探望尚在疗养中的张灵敏。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温州人给的”
躺在病床上的张灵敏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病床上的他,此时已经能够灵活地活动下肢,右手的骨折也已愈合。他说:“再过一个多月,我应该就可以下地行走了。”
他说,他是台州一所中学教师,也是一名旅游探险发烧友,省内许多景点都被他逐一游览过。不过,这是他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创伤。“我真是鬼门关里走一遭了。”
谈及这封信,张灵敏叹道,这次的遭遇,医院的一贯偏见,更是颠覆了他对温州人的印象,体会到了“温暖之州”的本质,“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温州人给的”。
张灵敏的母亲郑琪称,自己是一名老上访户,家中十几年只要有不平之事,就会写信给各级领导,而这次,她平生第一次写表扬信。
“被压在巨石下,我做了最坏的打算”
随后,张灵敏向记者说起了当天事发经过。6月29日,张灵敏当时与来自台州的一批驴友在永嘉县枫林镇田寮村一处峡谷溯溪,张灵敏与另两名驴友组成一队。中午11时36分,巨石“从天而降”,见机不妙的两名驴友迅速躲开,而张灵敏却被山石撞倒。巨石的一部分压在了张灵敏的胯部,腰部以下也被卡在石砾间,完全不能动弹。
随后,其他驴友赶来试图营救,而巨石丝毫不动。张灵敏说,下肢完全失去知觉,腹部器官也逐渐水肿。“当时,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凭着还算清醒的意识,让驴友为我拍遗照,并用手机录遗言。”
然而,就在驴友报警后不久,救援人员赶到现场。这让张灵敏燃起求生的欲望。
张灵敏清晰地记得现场那一幕幕画面:最先到达的救援人员看搬不动巨石,就脱掉裤子扎入水里,试图挖出张灵敏身下的砂砾;还有几名消防官兵围在张灵敏身边语速急促地讨论从哪个角度撬开大石。最终他们用千斤顶将10吨重的巨石从他身上移开。
随后,他躺在担架上,被一群素不相识的热心人士抬到急救车医院。当天下午5时左右,因病情严重,张灵敏被转送到温医大附二院急诊室。
张灵敏遇险经过,当时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很想找到他们,当面说一声谢谢”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医生的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在温医大附二院住院治疗期间,张灵敏的父亲曾多次给好几位医生,尤其是主治医生、创伤骨科医生赵友明“塞红包”,但都被一一谢绝。即使在张灵敏病情好转,转送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后,远在温州的赵友明还多次询问张灵敏的病情,与台州的主治医师共同商讨张灵敏康复方案。
张灵敏说,从附二医急诊室到重症监护室,最终到骨科,给予他医治照料的医生至少有10人,这些医护人员细心照料着他,但除了赵友明外,其他人,他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他也很想知道,医院哪些医生参与救援,而在溪边将他救出的消防战士又是来自哪支消防部队。
“真的很遗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说,他很想找到他们,当面说一声“谢谢”。
------------------------------------------
★《温州卫生》:温州市卫生局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nr/1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