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不到4平方米,今天人均住房面积已经翻了10倍。70年的时间,中国如何告别房屋短缺的时代?中国的房地产是如何拉开序幕的呢?一间房子的背后有多少喜乐悲欢呢?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房子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围绕房子的话题,总是那么的牵动人心。
当今天的年轻人感叹房价高、买房难时,却难以想象当年住房紧缺曾是中国人难忘的回忆。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而以上海最为突出。
下面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照片,这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上海百姓的居住情况,拍摄者周明给它起名为《上海蜗居》。
当时很多的家庭是没有洗澡的,只能够用最简便的方法
下雨天,房顶在漏水,所以下面接了这个水盆
在福利分配时代,房子属于国家所有,不能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大家只能等着单位分配,然而僧多粥少,往往等上好几年也等不来一个分房指标,即使有幸拿到指标,分到一套房子,位置、户型也常常不能满足需要。狭小的空间,激发人们在逼仄中迸发智慧,换房市场应运而生。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如今它因为热闹的相亲角而闻名。但是在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上海最有名的换房市场。每当换房市场开放,远远近近的居民都会涌到这里,期望找到合适的房屋交换对象。
年12月,深圳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引起了全国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jj/1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