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温都焦点 吴理俊(左二)陪同专家考察圣旨门街
枫林圣旨门古街一角
今年5月,浙江省发改委发文的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名单中,我市永嘉县枫林榜上有名,这也是我市唯一入选的“千年古城”;紧接着,杭温高铁楠溪江站落户枫林,并紧锣密鼓地进入了施工。枫林,这个曾经一度不在楠溪江旅游开发热潮中的历史文化古镇,而今终于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枫林,你还好吗?面对新时期接踵而来的机遇,枫林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变化与惊喜?且随记者走访枫林。
“小温州”曾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线装书局新近出版了由永嘉县地方志研究室编著的《枫林古镇研究》一书,整整多万字。粗略翻阅,可以了解:枫林古镇的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东晋时期,就有中原士族迁入开发枫林这片土地。初唐时期,枫林村落已经初具规模,村西就是楠溪江中游重要的水运码头昭浦,航运的发达促成浦亭街的繁荣,进而吸引许多名门望族来此居住,共同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前人描述这里的地理形势,有“前岩纱帽,后峰笔架,狮水潆洄,象山耸立,左蟾跃,右鹰翔,龙盘虎踞,景无所匹”之说。
枫林原名丰里。明朝时,因村南前山遍布枫香树而易名为枫林。由于聚居人口众多,文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加上枫林因山水环绕,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近代史上,更是浙南军政重镇,是楠溪流域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中心,有“楠溪第一村”和“小温州”之称。
明洪武二年(),枫林设镇以防倭寇入侵;清雍正十三年()设立永嘉县丞署,管辖永嘉县瓯江北岸的十都二社,与瓯江南岸的县城鹿城相呼应。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枫林惠日寺整编为红十三军,记载于《中国红军发展史》《中共浙江党史》和《中共温州党史》等史册。抗日期间,枫林驻有浙江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浙瓯日报》江北分社、永嘉县政府等,并驻陆军21师和暂编33师师部,兵员最多时达人。
文人学士辈出,遗存文物古迹众多
说起枫林历史,镇委书记吴理俊自豪感满满。枫林古镇始建北宋崇宁五年,早在宋朝以前,迁居枫林的姓氏就有30余姓,永嘉学派学者中,就有丁昌期、刘安节、刘安上、徐自明等人的家族聚居于此。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他少年时期就曾经在枫林档溪村的温州学正刘进之创办于家乡的法慧书院里读书。叶适晚年为少年同窗、刘进之的儿子刘子怡写墓志铭时提到:他师从刘进之求学之时,枫林文风鼎盛,足以与温州城并驾齐驱。那时的枫林已经有“枫叶地,称乐土”的美誉,世家庄园宅第遍布,书院林立,学者辈出。
徐姓是枫林古镇后来居上的楠溪名门望族。据史料记载。公元年春天,枫林柯家牡丹盛开,邀请四方文人墨客举行牡丹诗会,徐姓始祖徐公仪乘着酒兴题《牡丹诗》:“魏紫姚黄未足夸,元龙百尺有王花。一枝丹萼开连理,两朵红云捧日华。”受到柯家主人赏识,就招赘为女婿。明清时期,徐氏宗族有各类生员余名,举人11人,武举人3人,进士1人。科举废除后,钦赐师范科举人2人,辛亥科孝廉方正1人。科举人士,或治学,或行医,或从商,或积极参政,使枫林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生员社会。晚清民国时期,楠溪高等小学、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和永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先后在这里创办,枫林是瓯江北岸官方办学中心,与温州城南北呼应。枫林乡贤还创办温州织锦学堂和永嘉贫民习艺所,是温州最早的职业学校。多年来,枫林文人学士辈出,遗存文物古迹众多,枫林也有了“东瓯名镇”的美誉。
当代,枫林名人在世界上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如徐定超嫡孙台湾新竹高科技工业园创始人徐贤修、曾孙美国天文学会会长徐遐生,被誉为“徐氏科学双星”,父子先后出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再如美国商务部原助理部长黄建南、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媒体集团总裁金惟纯分别在国际金融界、传媒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古街镇格局完好,期待进一步修护开发
记者一行人从枫林古街——圣旨门街开始,一路寻访古镇人文遗迹。多年来执着研究枫林历史的徐逸龙自告奋勇做起了导游。
圣旨门街,原来叫中央街明,成化二十年()宪宗为表彰枫林乡贤徐尹沛的尚义精神赐建圣旨门,文官到此出轿,武将到此下马,以示对徐尹沛兄弟高尚风格的敬意。鼎盛时期,圣旨门街正常营业的店铺近千家,如乾寿堂药店连温州城里都开有分号,“裕大”在温州城里也有分机构。圣旨门街两旁水榭亭阁、老屋旧墙、门台古井比比皆是,每走一步,古老和沧桑就相随左右。介绍起枫林的人文古迹,徐逸龙如数家珍: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木待问故居,清末监察御史徐定超的故居、御史祠,祖传六世的乾寿堂药店,木待问墓、七宅房、醉经堂,还有朱自清和马公愚避战祸栖居的谦益堂……难怪,有专家称,枫林古镇不仅保存下了明代店铺的活标本,还保存着中国最为传统完整的耕读模式。
年,枫林被命名为永嘉县“武术之乡”和“象棋之乡”。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近年来,楠溪江流域兴起旅游开发热,历史古镇枫林一度被冷落,相比相邻的岩头丽水街,枫林的修缮与保护显然滞后。吴理俊表示:“我们期待枫林抓住新时期机遇,更科学地修护和开发,从而书写好枫林的文化新篇章。”
重振文化体育,发展高铁商旅新出路
吴理俊告诉记者:多年来,由于财政资金短缺,古镇修护一直是纸上谈兵。历史遗迹得不到更好的保护和修缮,也就谈不上旅游开发。而今,杭温高铁楠溪江站在枫林落户并得以顺利施工,是重振枫林经济文化的大好良机,加上省发改委的“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全镇上下群情激昂,期待撸袖大干,重树千年古镇雄风。
“除文人学士辈出外,曾是军政要地的枫林,民间还尚武,枫林有每年农历二月举办武术节社戏习俗,浙南各地的武术队、武术爱好者都会汇聚枫林祠堂戏台表演武术,开展友谊赛。我们计划重力打造枫林体育武术公园,打造更广阔、更具影响力的武术交流平台,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汇聚到枫林来。”吴理俊介绍,在做强做大枫林武术平台的同时,投资1.3亿元的楠溪江绿道枫林段一期基本完工,国际青年野营拓展训练基地建设渐入佳境,枫林镇委镇政府正深度谋划高铁旅游综合体的规划和打造,届时,历史文化名镇与高铁商旅齐头并进,续写枫林古镇新篇指日可待。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戴江泓
长按或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rc/1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