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刊文我们读书吧小学语文

北京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医院订阅哦

本文于年10月13日发表于《温州晚报》08—09版书堂巷记者施滢滢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一本书耗去大半年时间,有的却还读不通课文,错字多多,字迹歪扭?

为什么学了六年的语文,孩子的阅读量还是不大,大多的写作还要到课外去辅导?

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不是偷懒或不尽责,而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为什么没有大面积得以改变?

……

日前,在温州道尔顿小学举行的温州市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上,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曹鸿飞便阐述了自己是如何带着这三个问题,历时四年实践研究最终推出的“1+X”联读教学。在这四年中,“1+X”联读教学一直在全市的部分学校进行试点,温州道尔顿小学不仅实践“1+X”联读教学,该校语文学科首席导师、省语文特级教师朱广久,在会上还介绍了温州道尔顿小学以联读为着力点,以改变课程形态为突破口,推进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探索与尝试。当天该校的语文老师范怡红与四(1)班的孩子们一同呈现四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中的一组联读课。

除此之外,在访谈点评环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胡玫、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教育编辑部主任金晓光、市小学语文“1+X”联读团队成员代表等嘉宾,也谈了谈自己对“1+X”联读教学的看法。

会上,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和组长、曹鸿飞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等余人出席该次活动,整个会场内座无虚席,网络直播参会人员达多人。甚至还有老师在看到同行在朋友圈发出的研讨会内容后,马不停蹄赶来,表示自己一定要来现场听听。

一堂课:现场展示“1+X”联读教学

“小木偶还遇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被’的句式概括。”

当天的课例展示上,范怡红老师用“1+X”联读教学的方式,上了一堂童话故事联读《小木偶的故事》。这不,当范老师话音刚落,温州道尔顿小学四(1)班的学生在思考后举手发言。

“小木偶被小兔误会了”、“被警官扔得好远”、“被老婆婆冤枉”……学生发言结束后,范老师引导学生在“1+X”联读课本中寻找同一作者另两篇不同结构的木偶童话故事——《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我喜欢做我自己》进行联读,形成了“递进式、循环式”的情节结构,又回读《小木偶的故事》,验证递进式的结构,再联读《小蝌蚪找妈妈》发现“并列式”情节结构。整个联读过程,学生自然形成了“童话故事情节的不同结构”的阅读经验。“这种阅读在单篇课文里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联读的魅力——一种结构化的联结阅读。”曹鸿飞这样评价。

课后,当问到孩子们觉得使用“1+X”联读教学方式的语文课与平时有何不同之处,四(1)班的金研谷表示:“这可以让我知道一位作家的几种写作方式,比起以前只是单单读一篇文章,现在可以比较几篇课文的不同之处,非常好。而且每篇文章都写得很有趣,我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上课都变得更有意思、更生动、更有趣”。另一位学生黄以睿则说,这种方式会让他想去了解更多同种类型的课文,对阅读更有兴趣。

范怡红老师则表示道尔顿小学基于“1+X”联读教学推进的语文整体改革,将每个单元的课时进行了结构化安排。低段以朗读课、识字课、写字课、说话课、诵读课等形态去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高段则以单元导读课、文字课、阅读课、图书馆课、习作课与整理课为主。像童话这一单元,从单元导读课开始到幸福主题、童话想象力和童话情节结构的三次“1+X”联读课。学生不仅读了十几篇童话,还利用图书馆课完成《王尔德童话》整本书的阅读,在每周一节的习作课里进入童话故事的创编,在戏剧课上,还排演了童话剧。

一次讲座:娓娓道来“1+X”理念内涵

整场活动围绕“1+X”联读教学进行探讨,那到底“1+X”联读教学是什么呢?

在专题讲座环节,主讲人曹鸿飞以《“1+X”联读:开启课文新教学》为题,为大家揭晓了谜底。“1”是指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教材内课文,“X”是指与课文相匹配的一篇或多篇选文,根据联读议题,使“1+X”形成一组文章的阅读教学。“1+X”还可以延伸为课文与一本书(或多本书)的联读,单元与多篇或多本书的联读,课文重组的联读以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读。

也就是说,通过“1+X”联读教学,学生每学期课内阅读量至少是原来的3-4倍,小学六年将多读一千多篇文章。

“课内教学不改革,课外阅读也只能止于提倡。”曹鸿飞在会上还说道,“小学语文‘课堂革命’,首先应摒弃课文阅读教学的繁杂头绪,按照熟读精思巧练的原则确保底线,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把作业做好,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实施课文教学改革。”他希望通过内容的增加倒逼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带来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教学方式的变化。

随后,曹鸿飞也与现场老师进行了交流。来自温州市建设小学的叶托老师分享了感受:“进行‘1+X’联读教学后,我自己先有了变化,更易把握文章的精髓;其次是课堂有了变化,能更精准把握课文最有价值的内容;最后是学生有了变化,阅读速度、阅读面、思考力都有提高。”而另一位农村的一线教师则激动地说起她在留守儿童较多的班里实行“1+X”联读教学理念,现在孩子们能品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让她感觉收获特别大。

一场点评:高度评价联读读本

当天,除了有关于“1+X”联读教学的讨论,还有实施该教学方式的《我们读书吧:小学语文“1+X”联读》系列丛书的正式亮相。该书与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紧密结合,在不改变教材编排体系的前提下,将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入课内,就像是语文课本的“孪生兄弟”。而这套有近名教师参与、历时四年完成的读本,自9月底开始在网络渠道销售,目前已卖出了近3万册,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制作该系列丛书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教育编辑部主任金晓光,此次也特地从杭州赶来参加本次研讨会,作为阅读该书的第一个读者,他说:“目前市面上阅读类的书籍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能力训练型,一类是素质熏陶型。‘1+X’联读这套书结合了这两类书籍的优势,相信它可以提升区域语文教学品质,学生的阅读素养、教育质量,辐射全省,甚至进一步影响全国。”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胡玫则认为,“1+X”联读读本不但对全市的“爱阅读”项目做了一个扎实的成果展示,将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师生,而且还是促进课堂变革的一种方式,通过一个读本去改变,成为温州小学语文教学的“温州模式”。此外,联读的“联”,让以往教学中的众多弊端得以规避,“联”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方式。她感叹:“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提供给老师们如何教学、如何将学为中心的课堂得以呈现的方法,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82岁高龄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从事语文教学已有65年的他,非常敬佩曹鸿飞对语文教学的情怀。他说最难得的是一件事、一辈子、一条心,而曹鸿飞做到了。他由衷希望这套读本能成为学生的学本,而不是教本,让现在的“教”校变成“学”校。

想要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ls/14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