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书记、市名师办主任
在日前结束的浙江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评选中,温州“高中”39人,为温州历届获评省特级教师人数最多的一届。至此,温州特级教师实现了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民办学校特级教师由1名增加到6名。
纵观历届省特级教师评选,温州由前几届的个位数,到上一届的22人,再到本届破纪录的39人,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强,在温州教育各项指标中遥遥领先。特级教师的炼成,其本身的“材质”固然重要,但“宝剑”的出炉,还需一番“锻造”的过程,一段磨砺的时间,一个合适的“火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具有温州特色的特级教师培养机制功不可没。
名师工作站室:培养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在此次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的39人中,有19位名师工作站室主持人、导师和14位学员,共33人,占总数的85%。在全省特级教师评选对象中,这是一种独有的“温州现象”,吸引上海青浦、福建厦门、山东青岛、湖南长沙、江西新余等地和本省多个地市的名师团队慕名前来考察学习。
自年以来,温州建立了4批名师工作室,并面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民办学校设立了2批名师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设2个名师工作室),这个名师工作室,招收学员多名。每个工作室每年活动不少于8次,由主持人和导师带领学员量身定做研修计划,在为期两年的培养期进行读书学习、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活动。个工作室主持人共举行小型讲座余场,学员公开课和导师“下水课”余节。名师工作站还帮助设站学校在学校管理、教研组建设、校本研究、自主作业等方面卓有建树,带动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苍南树人中学、瓯海潘桥中学、瑞安鲍田中学、乐清虹桥一小等学校在建立名师工作站后成效显著,《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等进行了专题报道。有名师的引领,有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如此丰富多彩而且有效的名师工作站室活动,特级教师的成长自然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同样,“高徒出名师”。因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甚至应该是“源头活水”。名师工作站室的主持人和导师们在给“高徒”们授课、引领他们专业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增强自己的“底气”,何况名师工作站室两年培养期后,名师办还有一个考核展示活动,主持人要面对自己的弟子和其他名师工作室的师生进行现场汇报?所以,主持人和导师们在培养了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道理。
领军人物培养:规划量身定做,实现借梯登高
为培养、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学领军人物,为浙江省第十一届特级教师评选储备人才,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了温州市中小学“百名领军教师”高级研修项目,为我市第一层次骨干教师和富有潜质的优秀教师搭建学习提高、交流互动、总结反思的高效平台。
三年里组织了百名领军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对话特级教师,举行“名家讲坛”,开拓教育视野;进行“学员论坛”、组织学科研讨,活动60次,足迹遍及温州以及全省各地市;到23个学校送教,上公开课余节,举办讲座45次,受益教师多人。评上特级的39人中有23人参加了百名领军人物培训班,占比近60%。
提供多平台演练:增强了底气,终于水到渠成
自八年前的年起,温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举行了12期(每学期一期),由特级教师和名师开出示范课48节,配合互动评课和专家讲座,通过温州教育影院向全市直播,每次受益人数近万人;温州名师大讲堂举行了期,由名师将“成名绝技”浓缩在两个小时内,通过网络向全市传播,并制作成光盘由浙江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免费提供给农村薄弱学校。年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整合“大讲台”和“大讲堂”为“温州名师大学堂”,将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互动点评和征文活动组合成“营养套餐”,深受广大教师欢迎。随着形势的变化,又推出了许多新的平台,如“校长讲坛”、“名师答疑工作室”、“千名骨干入社区”、“名师智库”等,使名师们有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
其实,温州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可以追溯到十五年前的年,那时的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从战略高度出发,启动了名师培养工程。十年前的年开始首批第一层次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选,年开展第二层次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选,年开展第三层次骨干教师(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评选;以后三个层次每三年一轮,至今已经是第四轮。与此同时,还设立新闻奖教金、终身班主任奖和师德楷模奖等三奖励。“三层次”“三奖励”“三制度”等构成的“三三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各县(市、区)也建立了与市教育局相配套的“三三制”。去年,市政府又大幅度提高了骨干教师的奖励金额,市教育局又对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将本职工作和引领辐射作为考核的两个主要方面。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长期坚持,终有斩获。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温州骨干教师队伍的壮大,必将带动整个温州教师队伍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温州教育》年第7-8期)
在这里,感受有温度的教育
《温州教育》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fz/1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