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的炒房故事
首先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当年中国的房产是怎么被炒起来的。年8月18日,多个温州人坐满了三节火车厢,浩浩荡荡抵达上海。他们不为旅游探亲做生意,而是在《温州晚报》的组织下,专程到上海来买房。为此,上海房产协会甚至收到市政府领导指示: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
这次,温州人砸下万,让上海人大喜过望。两个月后,又一波温州看房团莅临,成交万。就这样,温州看房团在惊人的豪买中,跃上历史舞台。
当年江湖上便流传起各色温州人的炒房故事
温州人敢这么干,不是没有原因的。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大小老板个个手握百万,四处为钱找出路。此时,中国房地产业和城镇化的趋势渐起,嗅觉灵敏的温州人迅速捕捉商机,从年开始涌入温州楼市。短短3年,把温州房价从元/平方米炒到元/平方米。但温州人很快发现,公里外的上海,才是风险更低、空间更高的地产价值洼地。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温州人来到上海北京东路,扎堆开出了上百家电器店,打造出不折不扣的“温州街”。他们做生意、开市场、安家置业,成为典型的“新上海人”。遥望上海元/平方米的房价,温州人都不淡定了。很难想象,年为振兴房价,上海市推出过一个大利好:买房就送蓝印户口,一并解决子女读书、就业问题。
年,某温州炒房人以万的首付在上海狂买20套商住房,每套约20平方米。然后,他为每套房配齐家具后出租,以每月每套元的租金顶按揭,每个月还净赚2万。两年后,房价暴涨一倍,再将房子全部脱手。这个炒房故事堪称经典案例,至今被很多炒房人所效仿。
炒房团不是老板们的专利,工薪白领、机关干部都参与其中。
据说温州苍南县某机关干部,听说上海有块好地,被人撺掇着合伙“拿下”,便一狠心一跺脚卖了自家的房,搬进了出租屋。他跟着炒房团合资拿下土地搞房产开发,一年就把万投资翻成了万。年,温州几乎陷入“全民炒房”。而全国性的房价上涨,使老百姓对房价怨声载道,人们开始炮轰“温州炒房团”,认定他们正是炒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但“温州炒房团”所过之处,当地百姓也在恐慌性上涨中飞奔入场,并掀起了新一轮涨幅。这种互为因果的纠缠,让人完全理不清其中的是非。年,长三角地区房价飙升,北京成为典型的价值洼地。多个楼盘惊现“温州炒房团”排队扫楼的身影。半年间,温州流向京城楼市的资金就高达50多亿!!!这么大的现金流进入,无论哪个行业一定都会被炒起来。
你们肯定会问,那全国其他城市呢?有一个地方叫深圳!
很快,第三支大军揭竿而起,就是“深圳军”,在广粤一代“发家致富”。随后三路大军一起汇合,配合着各地政府,这其中,许多中小企业主,也关了厂房卖了公司,加入了炒房大军,大家合力把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推到了世界之巅。最后逼得中央和各地不得不出台各种政策来限制购房。也使得中国许多普通老百姓背上了巨大的负担,有人当时还开玩笑:“实业误国,房产兴邦”,当然是大错特错的。
柬埔寨房产成投资焦点
只要世界房价还在上涨,炒房团永远不解散~
当年中国的炒房故事,你有机会复制去柬埔寨…
而今,国内许多的投资者已经把眼光转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这块香饽饽,但由于政策行情不熟悉,多数人还在观望中。
年,是属于柬埔寨的投资红年:
1中柬签署19项合作协议
年1月,中柬签署了共19项合作协议,这些协议主要是发展柬埔寨基础设施,将为柬埔寨的许多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2中国承诺70亿美元投资
柬埔寨首相洪森访问北京期间,获得中方70亿美元投资的承诺,突显了中国在柬埔寨投资不断增加的趋势。
3年外企投资额达28亿美金
据统计,年,柬埔寨外国直接投资比年增长12%,尤其是银行、房地产和成衣业,使得国际收支差额(BalanceOfPayments)盈余4.5%。
国家、房产企业,甚至个人都纷纷发力投资柬埔寨。意料之中,柬埔寨在年开始火了。为什么柬埔寨成了投资焦点?这个国家又有着什么样的投资优势?引用吴晓波跨年演讲中的两句话,概括投资柬埔寨房地产的理由:“买好资产,投穷国家”,以及“用人民币的泡沫淹没全世界”。
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从我们国家的发展,相信你也看出来了,买房就是老百姓最好的投资机会,是时代给予的红利。柬埔寨就像15年前的中国,你说你不抓住这个价值洼地的时期买房,等人家造得差不多了,还有你什么事儿?现在很多人去宁愿去柬埔寨买房也不愿去欧洲买房,为什么?大家赌的是柬埔寨无限可能的增量。增量,意味着未来你可以赚更多的钱。
柬埔寨主要投资政策是什么?
柬埔寨王国政府视外国直接投资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外国直接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鼓励投资为基本思路。他们没有专门的外商投资法,其吸收外资的法规政策主要体现在“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文件中,《投资法》规定:
对外资与内资基本给予同等待遇。除柬宪法中有关土地所有权(只允许柬籍公民和法人购买)的规定外,所有的投资者,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柬政府不实行损害投资者财产的国有化政策;
已获批准的投资项目,柬政府不对其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进行管制;
不实行外汇管制,允许投资者从银行系统购买外汇转往国外,用以清算其与投资活动有关的财政债务。
是不是觉得和94年上海推出的利好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政策不同,但吸引投资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bbfz/1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