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多么崇高的字眼;教师,多么光辉的职业。“值此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温州晚报·大学堂》推出教师节特刊,我校有着19年教学生涯和19年班主任经历的吴国珍老师的事迹见报,在此,向吴国珍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向全体教师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个人名片
←吴国珍
所获荣誉:温州市直优秀班主任、温州市首届骨干班主任、温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心情
寄语
吴国珍表示,在19年的班主任生涯里,她能够在班主任岗位上坚守的信念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她以严父般的要求,慈母般的仁爱,兄长般的鼓励,朋友般的关心,来创建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爱就要信任
吴国珍说,如若对学生在各个方面都百般呵护,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无法独自去面对,等他们长大了,走上了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那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呢?所以,学会放手是对他们负责任的另一种表现。
那该怎样放手呢?在班级管理上,只要是集体的事,吴国珍都尽量让学生参加,只要是学生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学生去做,她略加以引导、指点。在她的学生中,常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能做的事情,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情,班主任、老师不做。
于是在班级中,她不再给学生树立事必躬亲的榜样,而是培养、使用好班干部,在班干部当选之初就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真正发挥班干部的职能。比如班级的值日制度:是以寝室为单位值日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是负责一天还是一周,什么时候大扫除等问题都由卫生委员牵头,各小组组长负责实行。当然,也会有同学不服班干部的管理,吴国珍则会找机会帮班干部树立威信,让学生了解她带班的准则。
现在,她不必为学生迟到的问题而操心,因为有两位纪律委员管着;学生不做操,由值周班长监督、值日班长在前面带队;打扫卫生,由卫生委员负责督促、检查;晚自习由值日班干在维持纪律;晚自习后回宿舍,由寝室长们清点人数,督促同学睡觉,按时熄灯上床……
吴国珍表示,她变“懒了”,学生变勤了。她的杂事少了,就有时间去反思班级管理的经验,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懒”才培养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正是因为她的“懒”才激发和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成才。
对好学生的设定“无标准”
在吴国珍的班级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只要一有空吴国珍就会往教室跑,在教室里跟学生聊天,这样不仅让她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同学们觉得这个班主任不摆谱。如果哪天她没出现在教室里,同学们反倒不习惯了。
有老师担心,学生这样会不会“没大没小”,吴国珍肯定地回答:“不会。”她说,除了专业知识外,其他很多方面自己都跟学生没得比。所以课后,她会用钦佩的神情听同学们大谈足球、篮球;在她操作电脑遇到问题时,会向学生请教;当学生偶尔违纪或者考得不好的时候,她会在学生面前大谈自己的苦衷。结果同学们自己组织“学习互帮”小组,并自发组织起来中午到教室学习,还让寝室成员相互监督。
有人问她:“最喜欢怎样的学生?你眼中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她每次都答不上来,因为在她头脑里没有好学生的标准,她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她会选一个成绩不怎样的学生当学习委员,也会推荐一个没有班干部经历的同学当班长,甚至力排众议,让一些别人认为“不好”的学生当班干部。
在高二文理分班时,A同学进了她的班级,原来班级的一些同学过来跟她说,这是目前为止段里受处分最重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吴国珍指定A同学为生物课代表,虽然看到A同学一脸不解的神情,但她没有多做解释,只说自己的眼光一向很准,不会看错人的。事后观察,A同学不仅把生物课代表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而且生物成绩居然成了班级NO.1。他在毕业时说:“老师,你说到做到,真的谢谢你两年来的教育,我从你这里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她的这种无标准,使得学生感觉到她的真实,不知不觉中班级的学习成绩上来了,班级的纪律好了。
十几年的教育生涯给吴国珍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外表矜持的面具大多是一种装饰,看不见的情感涌动是在内心里。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急于要他的外在反馈,只要在他的内心里激起涟漪便足矣。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bbfz/1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