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温州市绣山中学开展ldqu

年11月2日,《温州晚报》第17版书堂巷报道我校开展“21天好习惯养成记”活动,原文如下:

温州市绣山中学开展“21天好习惯养成记”活动

让学生种下一个好习惯21天后收获更好的自己

他,常因早上踩点到校而使得小组迟交作业。现在,他每天都能提前10到15分钟到校,获得小组成员的好评;

他,因一个暑期宅在家而感觉体质变差。现在,他每天锻炼半小时,不但跑米快了不少,就连学习状态也变好;

她,以前常把吃剩的早餐忘在抽屉里让个人、班级卫生变差。现在,她不但改了这一毛病,还觉得这段坚持的经历很好;

……

这些学生的转变各有不同,但促使他们迈出改变第一步的,是温州市绣山中学开展的“21天好习惯养成记”活动。此次,学校以“21天习惯养成法”(心理学中的21天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为理念基础,在本学期开学伊始让学生定下“我的努力方向(习惯或目标)”,并期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投入,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收获更好的自己。

配合这次的活动内容,学校精心设计了一张“成长卡”。在成长卡上“我的努力方向(习惯或目标)”一栏,学生们写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写“书写端正大方,保持书面洁净,不使用涂改液、胶带纸”,有的写“养成每天发言的习惯”,有的写“每天写五道竞赛题”,还有的写“不把食物类的东西放进抽屉里”……这一个个目标有大有小,但正如该校副校长马海波所说:“好习惯不分大小,也许有的孩子设立的目标是其他孩子早已达成或习以为常的事。但我们进行这次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改正从前大大小小的缺点,不为超越他人,只为改变从前的旧我,遇见一个崭新的、更好的自己。”

在拿到成长卡后,该校八(1)班的叶耀程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坚持早起不迟到,不迟交作业”,之所以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常常踩点进校的他,经常让小组因自己迟交作业而被扣分,也被小组成员抱怨过。自从定下目标后,叶妈妈可省心了不少,以前早上都要“三催四请”的叶耀程,现在都自己定好闹钟准时起床。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叶耀程每天都能在七点二十分左右到校,最早的一次七点十分就已到教室,充裕的时间让他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使得听课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就连监督他养成好习惯的见证者——班主任和好伙伴也都对他的改变给予了一致好评。叶耀程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比起成绩,养成好习惯更重要,习惯好了,成绩自然会提高”。

“如果在计划时间内未能达到目标,我愿意接受____的任务”,是的,除了目标和见证者监督的签名,惩罚任务也被列在了成长卡上。比起大部分同学所填的“20个俯卧撑”、“跑操场3圈”的惩罚,八(6)班的吴璐怡则对自己“比较狠”,她写的惩罚是“断网一学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惩罚力度大一些,这样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也不会马上放弃,挺过了那一阵就又能坚持下去了。

对于过去一段时间完成任务度较高的同学,学校从中挑选了66位同学,将他们的成长卡贴在绣山中学一楼大厅的橱窗里公示一周,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绣山币”作为奖励。不过,这展示并不意味着“好习惯养成记”的结束。学生们也表示他们会继续坚持好习惯,因为这些好习惯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遇见好习惯、遇见好伙伴、遇见精神家园,这是绣山中学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从构思“秀秀”和“山山”两个卡通形象作为主角,通过情景再现的绘本方式,对好习惯进行演绎,编写出《绣山好习惯》一书,到学校德育处一月一习惯予以落实,再到“21天好习惯养成记”……绣山中学一直在做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好习惯又恰恰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钥匙和根基。

学生种下好习惯,在21天后收获更好的自己,会结出更多“遇见”的果实。

□施滢滢/文叶丛/摄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zn/13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