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怀念叶永烈把作品看成凝固了的时间,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www.0594ptaf.com/

5月15日上午,人民网发布消息“9时30分,著名作家医院病逝。叶永烈年生于浙江温州。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更为人熟知的是一系列“红色作品”。读完叶永烈不幸的消息,我的心中掀起一阵阵波澜,回忆近20年来,与叶永烈老师的交往,受益匪浅。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满满记忆,连夜挥笔写下这篇回忆文章,怀念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笔耕不辍、终身勤奋、平易近人的叶永烈老师。

认识叶永烈这个名字,是20世纪60年代在小学时代,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在充满科学幻想的少年时代,这部书给我日后的成长和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隔30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我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主持编辑《新编十万个为什么》,邀请了《十万个为什么》主编、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王国忠先生主持编写工作,他再次提到了叶永烈先生当年为《十万个为什么》撰稿多篇的情形,幼时读书的情景又浮现眼前,叶永烈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呼之即出,是如此之深刻和清晰。

真正接触叶永烈老师,是因为三次与出版和文化传播有关的活动。第一次是年9月,叶永烈夫妇到南宁书城参加《红色三部曲》的签名售书活动。第二次是年4月在重庆参加全国书市,与叶永烈同住在和平大酒店。第三次是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在桂林全州举行“中华文化八桂行——走进全州”的活动,邀请叶永烈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专题讲座。

记得年9月10日晚,我与时任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江淳、责任编辑李克平,在南宁新华大酒店会见并宴请叶永烈先生夫妇。叶永烈先生把他签了名的4部新作品《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和《陈云之路》送给了我。席间,叶永烈谈到了他写作的一些回忆。

他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他上的是化学系,却一直写东西,发表了很多作品。大二时写了一本书《碳的一家》,因为不认识任何出版社的编辑,觉得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适合,就从书的版权页抄下地址,直接寄到出版社。不久就收到通知单,告诉他书稿写得很好,马上出版。后来他认识了《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编辑正为化学分册发愁。其实化学分册已经编好,是上海一些中学化学老师写的,写得像教科书,编辑觉得不满意,编辑看了《碳的一家》后,提出让他试试写化学分册,就把题目寄给他,他试写了5篇,编辑看完后非常满意,让他写下去。每写完10篇寄给编辑,到化学分册出版时,整部书篇,用了叶永烈的篇。后来,他写了天文、气象、农业、生物等分册。《十万个为什么》在年的国际儿童节第一次出版,5本共多个为什么,叶永烈写的占了多个。

叶永烈说,他从事纪实文学的创作始于年,时年39岁。主要著作为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对待历史传记的写作,叶永烈说,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书要被读者认可、欢迎,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地将历史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写书的人要忠于历史,要背负着厚重的历史责任。纪实文学写的是过去的重要事件和名人,读者通过它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名人;通过历史人物走过的道路,可以对人生有所启发。

年4月,叶永烈到重庆参加全国书市,大会组委会安排我们都住在重庆和平大酒店。那天晚上,在下榻的宾馆,我们不知不觉的聊了三个多小时,谈到党史,意犹未尽。叶永烈说到他的新著“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详细讲述了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的动因。

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在桂林全州举行“中华文化八桂行——走进全州”的活动,拟邀请上海叶永烈文史馆馆员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专题讲座。时任参事室主要领导要求我联系叶永烈老师。当晚,我拨通了叶永烈老师的手机,叶永烈平时社会活动很多,日程安排很满,经过反复沟通和协调,叶永烈老师同意与夫人一道,于11月29日从上海直飞桂林,下午于桂林乘坐高铁转到全州,11月30日到全州湘江战役旧址考察,12月1日上午作讲座。全国各省参事、文史馆馆员、国内外专家参加了该讲座,这是桂林全州历史上的一件文化盛事。11月29日下午,我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叶永烈夫妇,并全程陪同参观活动。当晚,在下榻的全州宾馆,时隔10年,我与叶永烈又作了一次彻夜长谈。

叶永烈侃侃而谈,几年前,他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30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该书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之后有20多家报刊、杂志加以连载、选载或摘登。朋友们建议他继续写下去,从“红色的起点”向前推进。于是,他就上井冈山、入瑞金、进遵义,进行了一系列实地采访,写出40万字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红色的起点》的续篇,《红色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叶永烈说,自己的作品是“跑”出来的,为创作本书,他奔赴井冈山、瑞金、遵义等地采访,访问了众多历史见证人、知情人和中共党史专家,查阅了大量有关的历史文献、档案,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描写了我党建党初期一段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年诞生后,到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经历了一右三“左”(即陈独秀的右倾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与博古的三次“左”倾)。直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在遵义,叶永烈访问了老红军李小侠,她跟邓颖超、康克清、李伯钊、贺子珍,跟毛泽东、周恩来都熟悉。陈云在年秋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便提及她:“尤有一事可记者,当红军在遵义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有一女学生名李小侠,年约二十,同情红军,在大会上演讲,后被举为革命委员之一。”作者还访问了遵义会议会址的原主—国民党柏辉章师长的胞弟柏锦章。

在采访中,叶永烈发现一个问题:中共党史专家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偏颇,即对所谓“反面人物”(其实只是一时犯了错误的人)不大加以研究,所以那时几乎查不到一篇关于博古、凯丰的详细介绍文章;关于李德,因为他写了回忆录《中国纪事》,因而比对博古、凯丰的研究稍微多一点。这也就是本书与同类作品的不同之处,叶永烈的走访,找到了这些历史人物身边的亲历者,一次次还原现场,这使得《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更全面展示了中国早期领导人的命运沉浮。

叶永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出版之后,他又沿着中国革命的红色道路继续写下去。除到西安、延安进行了实地采访外,还去重庆、南京、北京等有关的地方采访,写出50万字的续篇《毛泽东与蒋介石》,写出了“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蒋介石”的历程。

叶永烈说,《红色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引起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ys/13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