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关键期,他们离病毒最近,他们与时间赛跑,他们奔走服务……3月12日下午,温州市召开第三十八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5名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分别从事助企服务员、乡镇干部、急救医生、企业员工等工作。在他们的讲述下,一个个抗疫故事娓娓道来,让大家看到温州抗疫一线人员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无私奉献的精神。“每次转运完病人要洗澡消毒,最多一次洗了八次”温州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金浩我是温州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师。年的这个春节,与往年相比,显得特别不一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与祥和。年前,我正在外参加规范化培训,得知疫情来了,整个中心已全面动员,一线人员人手紧缺,我就在第一时间决定,尽快回归岗位,跟同事们并肩作战。作为一名年轻的“奶爸”,我刚给女儿过完1周岁生日,女儿才刚刚会叫爸爸。说家人不担忧,那是假话,说自己不舍,那是真话。但关键时刻顶得上,面对疫情不退缩,这是急救人的职责,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使命。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负重前行。回到岗位,我成为了中心疫情转运组的一员,负责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发热市民的转运工作。从1月17日到3月10日,在过往奋斗的50多个日夜里,我们顺利且安全地完成转送确诊、发热、疑似患者累计人。这其中,经历了开始的不适应、过程中的疲惫和获得肯定之后的喜悦。战疫情,就是跟时间赛跑,为了尽可能节省时间,吃饭是见缝插针地吃两口,有时候上厕所也要憋着。就这样,我们争分夺秒往返于医院之间,每天工作时长达15个小时以上。时间的概念,也被重新划分了。没有了“早中晚"的概念,而是分成了“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三个阶段。一套10组件的防护服,我们每天要穿10多个小时。由于长时间穿戴二级防护,体力消耗巨大,吃饭也不规律,多名同事短时间内都成功“减肥”。由于每转运一名确诊患者就要洗一次澡,2月5日那天,我和驾驶员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转运了8位确诊患者,洗了8次澡,由此打破了人生的“洗澡记录”。这么多天里,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大致相同的,接到通知、前往隔离点,接病人上救护车,根据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最后把他们送到发热医院。但我们知道,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相似的流程,都是在挽救和帮助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抗击疫情,我并不是一个人作战,身边的同事们也都不遗余力奋战在一线,付出了很多。中心发热转运组的林金平医生,有一次接连转运11位发热病人,一刻没停地忙到凌晨1点,趁着急救车需要消毒的一点空隙,靠在单位大厅的角落就睡着了,等到救护车消毒完毕他又马上出发;急救医生陈克,在一次转运一位无力行走的高度疑似患者时,他的肩膀成了老人的“拐杖”,将老人从楼上小心翼翼地一路扶进救护车,厚厚的防护服下满是汗水;原本是行政人员的车管科科员金建兴老前辈,在疫情爆发后主动请缨前往一线,驾驶救护车一次次安全妥善地医院;还有驾驶员白荣捷跟身为护士的妻子,平时工作繁忙,本打算趁过年回老家好好陪陪家人的,但是疫情来了就是命令,夫妻俩至今已经三个多月没见到自己的孩子了。特殊时期,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虽然所有人都在超负荷运转,但大家尽心尽责,无怨无悔。一线出警,医、驾密切配合,二线人员随时待命,哪里空缺填补哪里。总值班坐镇后方统一调派,保障一线运转。后勤人员连轴转调配物资力保周全。我相信,这个时候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我们就能战胜疫情,赢得胜利。“我们是病毒的密切追踪者”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倪朝荣我来自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作为冲在第一线的卫健力量,温州市疾控中心员工自疫情发生以来,全体取消休假,全员到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截至3月11日,疾控战线已开展市县两级会商次,疫情分析研判报告篇,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名,出动流调人员次,检测标本35份,消毒面积73.3万平方米,新冠肺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rc/1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