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夏末初秋的九月,秋高气爽,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开始,金黄的果实、斑斓的草木,还有大自然中炫目的色彩……
Mr.Tak本周为大家带来了三部关于“在路上”的电影,不管是为了放松自己还是为了追求梦想,迈出脚步吧!
《转山》
导演:杜家毅
编剧:张家鲁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
电影《转山》改编自同名畅销书,原著记录了作者谢旺霖骑行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电影《转山》想传达给人的是一股梦想和不屈的力量。年10月30日下午,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闭幕,《转山》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年11月2日,《转山》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广场前举办了影片的全球首映礼。
《不负如来不负卿》中,姚敏曾说:“每一个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
大多数人都搞不明白那一小撮人为什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放着的平淡日子不好好的去生活,整天满世界的奔跑。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是疯狂的人。有的人会好奇的去问这些疯狂的人,为什么?他们可能会说“因为山在那里!”也可能会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去做了!”这些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听烂了。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每个字都像生命一样牢牢印在了心里。在你年轻的时候你说要给自己一个间隔年,然后你被时间带走,而那个誓言永远被禁锢在最最年轻的一个夏天;你步入社会,说好了要给自己一个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远离喧闹压抑的都市和紊乱的生活,然后你发现,你根本没办法停下来,也没有勇气去停下来。时间就这样在走,你只能遥望心里的那座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你会去哪里!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大多数,是除去那一小撮疯狂的人之后的大多数,他们可能会说那些人太疯狂,可能会告诫那些人前路太险恶。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深处的那座山,在每个袭夜而来的孤独中发出的次次召唤。
在《转山》里我们看到的是干净的一种坚持和最真的人性。结果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时过程和一种信念。你无法想像开始那个稚嫩的清新少年会踏上一条如此险恶的路。那种稚嫩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他的开始可以是没有头绪的,但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那个糕点师,于是他的内心和大多数第一次上路的人一样,紧紧跟着小川。他是对的,可是结果小川出事了,故事讲到这里是悲伤的。没错,路上并不是你以为的那般自由和美好,你要学会的还有很多,你要学会和自己决斗,你要被命运牵绊!之后,男主角一个人上路了,各种辛苦,各种痛苦,各种纯爷们的坚持。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面容清秀的小清新蜕变成皮肤黝黑,胡须凌乱的纯男人。一个旅途中的成长,这是在什么书上都学不到的,是再多的人谈再多的人生都无法深刻的经历吧!最后他做到了,在山顶,逆光中斑驳刺眼的阳光,空中飘着色彩斑斓的风马旗,书豪甩出那叠印着经文的彩色纸片,纷飞的纸片。这段很震撼,书豪可以尽情的哭了。
骑车去拉萨。我一直在想,这几个字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魔力,可以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或许那就是人们心中的那座山,一直在那里,不管多少的生死离别,不管多少的爱恨纠缠,她都在那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朝圣之路》
导演:柯琳娜·塞罗
编剧:柯琳娜·塞罗
主演:让-皮埃尔·达鲁山、玛丽·布奈尔、海伦·文森特、皮埃尔·奥赛达特、劳伦特·斯托克
母亲死后,两兄弟和妹妹得知他们将会继承母亲的遗产,唯一的条件的是他们必须步行朝圣到西班牙的圣城圣地亚哥——德康波斯特拉在。但他们彼此相互厌恶,同时一点也不喜欢走这漫漫长路……
“朝圣之路”,即基督教徒朝圣时所经过的路途,它贯穿了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贡、纳瓦拉、拉里奥哈、卡斯蒂利亚莱昂、加西里等五个自治区。而本片中的老父亲汤姆朝圣之路的终点,便是始建于年,号称史上最美的建筑之一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和几年前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很相像,讲述了一个平时沉默严肃、不苟言笑的牙科医生汤姆,因为儿子在朝圣之旅的意外遇难,而背上行囊替儿子走完那未曾完成的朝圣之路的故事。影片本身没有多少对话,但是却充满真实感,它引导着观众随之一起进入了一趟心灵的朝圣之旅。无论你是否亲身去过圣地,或只是在心中,在脑中神往过,你都会被影片中那绝美的画面所震撼,一切的景色都是那么的美好自然,令人心驰神往。而且这部电影的OST也是做得相当棒,尤其当一行四人终于凑齐后,coldplay的《Lost》缓缓响起,真是恰到好处……
“JustbecauseImlosing,doesntmeanImlost,doesntmeanIllstop,doesntmeanIwillcross……”
《Theway》起初只是一个开始,过程是一种痛苦,沿途是一种发现,结尾是一个开始。
《Theway》犹如人生,总是一条艰辛的路,却无数人去跋涉。一旦踏上,你就会在有标示和无标示的路途中摸索前行。
《在路上》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编剧:杰克·凯鲁亚克
主演:萨姆·赖利,加内特·赫德兰,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改编自同名原著小说,小说创作于年,表现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被视为“垮掉的一代”奠基之作,主要写“我”同一个狂热的垮掉分子迪安·莫里亚蒂以及其他几个朋友三次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穿梭旅行。
从第一次读《在路上》开始,我就期盼小说能被改编成电影,成为像《逍遥骑士》那样的精神沸腾之作。但是现在,当电影真的被拍出来后,我却极度悔恨。不是因为电影拍得不够好,而是我发现这本书根本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尤其是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没有了特定时代的狂乱味道,电影就像刻意埋在土里让其生锈的仿制古董,看似古老,实则经不住法眼的检验,终归会被砸碎,只剩一地惆怅。
电影虽然保留了大量书中的人物和对白,却也大刀阔斧删减了一些段落,重点保留在主角和狄恩?莫里亚蒂(DeanMoriarty),玛丽露(Marylou)和卡罗?马克斯(CarloMarx)等几人身上,着重凸显了几人之间的友谊、情感以及混乱迷茫的青春。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他们酗酒、吸毒、嫖娼,生活非常糜烂。然而事实上,“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来解释:“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意义更多地在于提倡平等,自由以及自我价值的追寻,这区别于60年代的“嬉皮士”,“嬉皮士”则是真正的一群吸毒,不工作,听爵士乐,搞同性恋的颓废分子。可惜的是,电影也没能把握准这一主题,对于“垮掉的一代”的诠释流于表面,却没能深刻触及其追寻自我价值的精神内核,着实可惜,不过从故事性上,倒是更符合电影的剧情需求,增加了观赏性。此外,电影的摄影、剪辑、配乐无需赘言,技术过硬,效果不俗。
作为公路片,自然环境和布景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由于时隔太远,电影已无法复制五十年代的美国大陆风情,只能选择貌似的景致进行拼贴式展现。《在路上》的剧组在拍摄时碾转于蒙特利尔、墨西哥、阿根廷、智力等地,寻找壮观朴素的风景。从电影成片来看,这些山水的确充满了原始的灵性,尤其是农夫在原野上摘棉花和萨尔随着波涛翻滚向前行走的镜头很具美感。但有一个问题是,这些景观都太干净了,水泥路上一尘不染,天空清澈如洗,城市和现代一样规整,人物虽长期流浪却依然神采飞扬,看不到落魄和困倦的样子,这就无法烹饪出久远的味道,历史感没有了,也就描摹不出垮掉一代的样貌了。
凯鲁亚克在书中说:“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而我们也可以对这部电影说,不过没关系,拍出来了就是成功。电影艺术也像垮掉一代的年轻人一样,它始终在路上,没有终点,一旦停止便是倒退。
一个迷恋胶片24格的闷骚射手男,影虫生涯14年,上得了默剧,下得了Cult,吃得下金基德,闻得惯昆汀塔伦蒂诺。坚持行走与写作,只相信自己感受到的。有多爱电影,就多爱生活。我是你身边的电影射手,请叫我Mr.tak!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