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辞去铁饭碗,借来5万下海从睡纸

来源:温州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郭靖是金庸着墨最多的人物,勤奋的他忠厚老实,言出必践,重义气,有骨气,做事光明正大,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在中国鞋都的温州同创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颇有郭大侠的风范,一名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放弃铁饭碗,怀揣借来的5万元,只身从苏北来温州办鞋厂,“三无”老板聚侠集义,摸爬滚打,抱得美人,同创“鞋江湖”,从一间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作坊开始,搬了11次的“工厂”后,发展到如今近两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员工上千人,日产上万双鞋,成就一代“女鞋天地”。

下海

放弃扬州国企到温州打拼

王林来自著名画家郑板桥老家江苏兴化。年,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尽管考试前夜因牙疼夜不成眠,他还是考出了超过一本线12分的好成绩。

由于填写志愿时缺乏经验,连分数比他低的同学都上了著名大学,而他遗憾与多所名校失之交臂,最终被杭州商学院录取,攻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但这并没有影响王林励志图强的上进心,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年年都能获得奖学金。

网络配图丨扬州

毕业后,经过不懈努力,于年王林最终被扬州汽运集团所录用,成为了一名总账会计,第一次做财务报表时,为了几块钱的账目,认真的他一直核对到大半夜。第二年,努力的他被提拔为广告部业务经理,工资涨到了三四百元。

年,正在事业上升期的王林,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下海圆梦。当时,扬州汽运集团里的班车司机常年往返于扬州与温州之间,常给他带来了“温州活力”的消息,王林平时也在报刊上接触到温州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怦然心动的他背起行囊,只身前往温州闯荡,从此踏上了艰难火热的创业之路。

创业

“纸箱老板”与员工的情谊

初到温州的王林,进行几天的前期市场考察后,决定开办皮鞋厂。“我当时没钱、没人、没资源,既不懂温州话,也没有门路。”王林笑谈,自己当时可谓是一个“三无”老板。当年他只有26岁,却颇有胆识,看到了温州鞋业欣欣向荣,便拿着向亲朋好友借来的5万元钱,在市区瓯浦垟租下一间厂房,买了几台设备,雇了十几个工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王林给鞋厂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同创”,寓意着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创辉煌。而“同创”的确也是他的办厂宗旨,对待工厂的员工,王林无一不像对待家人一般。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把租来的民房让给他们,而自己“早上当老板,晚上睡鞋箱”,支个蚊帐,就在纸板箱上过夜;遇上工人家里有困难,还没等对方开口,他总是第一个拿出钱救急,甚至号召倡议同行也伸出援手。

打拼

“鞋业侠侣”成就“女鞋天下”

年,一名负责裁剪的工人看中了她师傅的女儿,悄悄地把王林的“未来丈母娘”请进厂里考察,经过了为期一年多的考察期,老人觉得王林不仅吃苦耐劳,且为人忠厚,就把在扬州中学教书的女儿王芬接了过来,介绍给王林。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结为伉俪。

王林与妻子王芬在“同创鞋业”车间检查成品鞋质量

但王林的爱人来到鞋厂,也许根本不会被认出是厂里的“老板娘”,跨界的她打包、发货、洗鞋、纳鞋……所有脏活累活她都冲锋在前,和工人们一起工作,毫无半句怨言。后来,岳父岳母、老爸老妈都来到“同创”,从做普工开始,到参与管理。

王林与他妻子也是中国鞋都学历最高的“鞋业侠侣”,他把大学学到的工商行政管理融入鞋厂管理中,而当过老师的妻子王芬关爱员工、体量客户,两人是有口皆碑的“鞋业模范夫妻”。

活力

在竞争氛围中激发创新

在鞋厂林立的鞋都,王林坦言:在温州竞争很激烈,有压力,也有动力,在同行中学到不少经验,互相借鉴中激发创新摸索发展。

在投入上,王林抱着那种“宁可多买,不可漏过”的想法,同创鞋厂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不断更新进步,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慢慢走出了最初举步维艰的境地,到了年,事业终于有了起色,鞋厂拥有了3条流水生产线,到了年、年,日产量就已经达到1.4万多双。

年,王林出资买下了厂房。现在,鞋都已经建到了第三期,在同创鞋业的大楼里,已有五家企业入驻,一层店面全部租出,形成了资源整合、多元发展的制鞋购鞋综合体。

在谈到成功秘诀时,王林说,一心一意守住本业,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

情感

我的事业在这里已落地生根

事业渐入佳境,王林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工作之余,他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登山、健身,他尤其喜欢太极拳,因为在一招一式之间,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平静。

网络配图丨太极

“太极理念是可以运用到企业经营之中的。”王林说,“太极文化中讲究‘舍己从人’,在生意场上就是先考虑他人、让他人收益,所以无论是企业处于困境之时,还是企业发展上升期的时候,在我们的客户中,从来没有出现跑账的情况,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不仅如此,他常常鼓励自己的员工说:“如果有条件,你们都要闯荡一番自己的事业。”每当员工需要帮助,王林总会像当初那样,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对于未来,王林看到了企业转型的必然性。不同于创业之初,作为“做鞋的大学生”的王林一枝独秀,现在,已经有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中来。“一成不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了,”王林说,“接下来,同创的工作中心将转移到品牌建设和集聚人才中来,这是因为单一的以量取胜在当下已不再适用,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其中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人才的‘育、聚、用’。”

这位“新温州人”王林,现他为江苏温州商会监事长、常务副会长。他说:“我已在温州买了房子迁来户口孩子也在这里上学,是温州这片热土成就了我,我的事业在这里已落地生根。”

网络配图丨温州

来源丨温州晚报

记者丨袁寿省

见习记者丨尹恬然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rc/13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