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瑞安市委党校干部、温州和气来读书会会员、温州市吟诵学会会员陈凯来到市区庆年坊社区文化礼堂,为居民上了堂关于《诵而明德·吟且徐行》的吟诵学习课。
在陈凯看来,吟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习了吟诵,都能让古诗文的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古代私塾用吟诵教学
记者:陈老师您好,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吟诵的?
陈凯:像我们70后,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吟诵,年,我在参加吟诵讲座后才得知我们中国人在古时候读书是唱着读的。刚开始我觉得很惊讶,就回家问70多岁的妈妈,我妈妈说她小时候确实是唱着读书的。
记者:关于吟诵,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陈凯: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即古代的“读”。我们现在把有旋律的读法叫做“吟”,没有旋律的读法叫做“诵”,合称“吟诵”。自古读书皆吟诵,也就是把古文唱出来,在古代的私塾,都是用吟诵教学的。但是今天,人们对吟诵已经感到陌生。让我觉得遗憾的是,韩国人却在原汁原味地传承我们中国的吟诵。
吟诵会激发学习兴趣
记者:通过吟诵或平读方式学习中国古诗文,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吗?
陈凯:读书一定要吟诵,只有吟诵才能深入理解并且记得牢。而平读的方式,恰恰是学习古诗文效率最低的方式。
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的《经典咏流传》,就是把古诗词谱成曲,请明星唱给观众听。这种形式我认为很好,不过在我看来,汉语是旋律型语言,我们的古诗文本就是可以唱的,不需要专门谱曲。古代诗人写诗,也是先吟出来再写的,古诗首先是声音的创作,通过声音,把他们的情感蕴含在诗里,这样才能感受诗的味道。
记者:能说说吟诵的教育价值吗?
陈凯:说起吟诵的教育价值,我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吟诵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涵养人的气质。学了之后,孩子会主动找诗去吟诵。现在,全国各地,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在推开吟诵之门,慢慢浏览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实重长的吟诵规则,让枯燥无味的古文读起来有了生气,《诗经》《楚辞》等古文中那些难懂的字变成了鲜活的音符。
讲坛观点
1.自古以来,所有的中国文人、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
2.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学习方法,毕竟,中国文化还要靠中国方法才能真正得到传承。
(作者: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银燕摄影记者张啸龙 编辑:内容官黄雷运营官麻温柔校对赵爽子)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rc/1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