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温州晚报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举办“摄影名家为你私人定制‘全家福’”活动,紧跟受众需求,引领时尚潮流,广受读者欢迎。这一公益摄影活动生动体现了温州晚报“最温州·最生活”的办报理念: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温州人的精神、温州区域经济和温州传统文化的特色,反映温州老百姓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彰显人文关怀。
活动中,温州晚报以“照片+故事”的形式,讲述每个家庭背后的创业经历、追梦历程和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也是一部温州改革开放的浓缩史。
一、送上一份春节特色大礼
春节前后,邀请摄影名家为市民拍摄全家福,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送给众多市民一份节日大礼,体现媒体的服务功能。
温州晚报特邀国家特级摄影师、原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家业,中国摄影家协会温州著作权首席代表、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朱保钢,温州目前唯一一位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通称“荷赛”)获得者郑晓群,温州市艺术摄影学会会长王曙等30多位温州一流摄影名家执拍,每年征集户市民家庭,免费拍摄、冲印和精心裱装份24寸全家福送给市民。
从春节前半个月刊发活动消息开始,每天安排两名摄影家现场执拍,每天跟踪报道。每一幅团圆照的诞生,都是一个家庭珍贵的影像,尤其是一些名门望族、文艺之家,这些全家福记录的是他们家庭的文化,也将成为后人研究他们家族的历史资料。三年来共为多户家庭多人拍摄了全家福,其中年纪最长的是年在苍南矾山拍摄的岁老人;最小的是一个2个多月大的婴儿;人数最多的是永嘉沙头镇珍溪村张氏家族五代同堂人;拍摄时间最长的是年春节为最大家庭伯爵山庄业主拍摄的“羊”字造型图,用时近3小时;人员分布最广的是泰顺的一户海归家庭,家族成员分布三大洲;还有年为温州著名的书香世家马氏家族五代同堂83人和年航海模型(动力艇)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家庭拍的全家福等等。这项活动已成为温州史上规模最大、受众最广、拍摄实力最强、社会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公益拍摄活动之一。
二、圆百姓合家欢聚之梦
温州不少大家庭因为成员众多、工作各异,又居住在不同地方,几代人往往一年甚至多年难得团圆一次,有些家庭从来没有拍过全家福。温州晚报推出的这项活动,因其特有的影响和魅力,催生了一些大家族赶拍全家福的愿望,圆了不少大家庭合家欢聚之梦。
年春节的那个下午,已经83周岁的施松涛老人,精神抖擞地带着四代人到晚报大厦拍摄全家福,这是全家人的首张全家福,要不是施老爷子亲自出马,可能还真聚不齐人。施大爷有一子三女,分别在工商、检察院、银行、公安等单位上班,且媳妇和几个女婿也都是“上班族”。施松涛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在乐清和瑞安工作生活。第三代的四个孙子中,除了一个还在上大学,其他三人都已经工作,两个在银行,一个在保险公司。这样不在一个地方的“上班大家族”,即使在节假日,不是今天你值班,就是明天他当班,很难全部凑齐。为了拍这张全家福,老爷子挨个打电话通知,可以说来了一个全家总动员,让他们提前请假的请假,调休的调休,这才汇聚一堂。
这里还有一个特殊大家庭的大集聚。今年2月11日,在温州鞋都康奈厂区三楼楼顶,该厂位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苗族、侗族、土家族、畲族、布依族、壮族、白族、仡佬族、瑶族、回族、哈尼族、景颇族、蒙古族、朝鲜族、彝族、藏族等16个少数民族的员工,为拍一张前所未有的特殊“全家福”而欢聚在一起。他们都是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绝大多数人还穿着工作服,趁着午休时间而凑到了一起。
三、挖掘生动的家庭故事
温州晚报举办的这个活动,聚焦“梦想和幸福”这一主题,不仅仅是拍摄平凡百姓家庭的全家福照片,而且还通过“晒照片、讲故事”的形式,聊聊家庭、家族的变迁,讲述每个家庭背后的创业经历、追梦历程和温暖有趣的光阴故事。
有家庭成员追梦的故事:诸如“4代17人9人从医,83岁老先生是慈父又是严师,外孙女留学回来也开始学习中医”的故事;“曾经坎坷月薪20元拉扯大4个孩子,赵老师一家三代出了5位教师,二女儿还把学校办到了西班牙,被国侨办授予华文教师优秀奖”的故事。
有家庭内部温馨的故事:诸如“上梁正下梁直,叶春楠细心照顾丈母娘20年,上行下效子女个个孝顺令人羡慕”的故事;“‘金婚’夫妇15年后再拍全家福”的故事;“一个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nr/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