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创新才能打破阻碍发展的高墙
创业让更多人改变命运
自然界分布不均且有限的物质环境资源,决定了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即使是有思想智慧的人类,基于人人平等与均贫富的文明,也仅仅只能是建立在弱势群体阶层的向往,终究还是要活在人分三六九等的现实之中。历史书里,贫弱者们组织在一起通过斗争的胜利获得话语权,然后把战斗者标榜为英雄,把战争书写为进步,像曾经的富强者们一样,处心积虑地保护着既得利益。周而复始,每一次为命运的斗争和变革之后,都促进了既得利益者的思维进化,运用更加高明的策略和手段保护自己,当然也会相对更多地分配给贫弱者们赖以生存的财物和教育资源,以实现更加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和谐共处。尽管如此,由于生存环境因素的错综复杂,弱势群体依然不会消失,也依然会顽强地通过努力和拼搏去改变命运,甚至于依然用抗争的形式轮回。
当今,共享和平、反对战争,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愿景。通过创新改变命运,是现代社会以和谐共处为主流文化的文明进步的标志。
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乏抛家舍业、投笔从戎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是一种保家卫国成就英雄的义举。和平年代,有胆有识者在市场经济中创业创新,未尝不是一种用实际行动创造国富民强的英雄情怀。当下,在政治高度稳定的中国,随着经济稳步增长,代表民众意志的文化和法治建设已经得到持续进步和完善,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并且鼓励和支持人们勇于创新。这是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好机遇,既能够让弱势群体有着非常多的机会改变命运,又能够让众多的不同群体创造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从古代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技术的发明,到现代纺织、通讯、交通等领域的研制成果在世界领先,每一次技术创新的实现,都源自于自发的民间创造力,它们在改变了一群人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
创新的本身并非是复杂的、高难度的事物。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去学习和了解未知的知识和事物,从而寻找改变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施之以行动、落实为成果,都属于创新的范畴。
每天网络和媒体上的大量信息让人们知晓,中国持续三十多年超常高速增长的经济,遗留下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诸如人口、企业、环境、交通、分配等等,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急需变革的新常态。我们当下应当看到的现象是:一方面,过去巨大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人口红利,给予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机会,只要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工艺和技术,几乎不需要创新,就能够丰衣足食,同时也使得中国付出了负面问题较多的代价;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积极主动地直面问题,频率极高且全面地发布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去缓解和消化问题,寄希望于通过全体国民的力量改善现状,这无疑给予了所有国民同等的创新机会,也唯有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减税、取消资质以降低企业经营创办的门槛,实施中国制造05战略以夯实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和减少产能排放以改善生活环境,实施“一带一路”工程以形成更大格局的经济面,精准扶贫以缩小贫富差距,以及十三五规划中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政策,无处不显现出对创新的激励与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面下显露着广泛的创新点,任何一个敢于挑战和勇于探索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投身于创新,通过创新实现更大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例如我国急需面对解决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的重要一项就是对“扬尘”的治理。在如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一年四季随处可见满眼绿色的草坪,几乎没有一块裸露的地表,灰尘也就无从扬起。相比之下,仅仅在绿化植被方面,我们就有足够多可学习和借鉴反思之处,如何通过创新种植技术和植被物种去改善环境。
“工匠精神”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人们多年来崇尚的“工匠精神”,同样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创业者们通过经年累月点滴积累的经验实施持续改进,去不断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使得创新成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永续生存的利器。
中国当前形势大好的推进改革热潮,与全世界范围内非常快速的技术变革相呼应,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新团队、新模式、新思维,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各类创业秀、创新秀、成功秀,津津乐道于“猪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的话题。创业者的激情常常源自于对财富和成功的追求,而要真正做成一项事业,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远比激情更加重要。另外更加重要的是,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时机让自己成为幸运儿。从诺基亚、尚德和互联网行业层出不穷的新老企业失败衰亡案例中总结可知,被对自身过高的估量、对市场超前的估测、对创新过高的期望冲昏了头脑,忽视或降低了对困难和风险的防范,是他们的共同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于创业也应当是同理。创业需要的是长期一丝不苟的认真实践和持续改进,任何过高、过快、超前的乐观预期,都难以保证不夹杂着虚造的成分而无法落实。当然,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也有着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能够向市场提供极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使其拥有更多忠实的消费者。这些世界知名品牌,无不是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人才和技术积累,才造就了难以超越的创新格局,美国3M、日本丰田、德国西门子、中国华为均属此类。温故而知新,可以让一个人的知识循序渐进增长;积累而创新,能够让一个企业的经营永续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或组织而言,创新是一种能力,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为创新力,在本质上,其比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了一个智力的水平,就是需要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能力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思想智慧,结合使用生产资料,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去创造价值和改造自然。企业创新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作,它需要包括管理、研发、生产、营销、财务在内的所有平台岗位获得认知并执行,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较高的附加值,以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在企业的研发成果中,高成本投入产生高价格高价值的产品很容易实现。相反,低成本投入产生低价格但高价值的产品就非常困难。就像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如果在原料中混入各种食物添加剂,极易加工出色香味俱全且价格高昂的食品。如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量,禁止添加剂的同时做出上好的食品,追溯生产源头,在食品原料和制作工艺上下功夫,其生产成本也能够得到控制。要实现这种显而易见的、有益于社会且可持续的创新力,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渗透到全过程的企业经营中,达到企业内外部纵向与横向紧密衔接来驱动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滚滚潮流,前进道路上任何一堵保守和阻碍的高墙,可能很难被改革的力量推翻,但终将被创新的潮流淹没或瓦解。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中,持续不断地革命、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彻底从过去几千年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向今天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如梁启超、鲁迅、茅以升、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任正非等各领域的杰出人才,细究这段历史,思想、体制与技术的创新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创新,该如何去打破几千年来形成的固有传承和既得利益。因此,万众创新已经被当今的中国核心领导集团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但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匮乏并且薪酬高昂,基础性研究得不到重视但投入较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竞争泛滥无序,传统体制政策使得新产品开发周期过长,公共性质采购不愿意承担风险,传统业态者坚守固有利益阵地而致使新产品推广应用艰难,各行业投机性利润机会较多而从业者们心态浮躁……种种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创新中高成本、低产出的重要因素,都需要推动创新的政府部门在政策和体制上加大改革力度。虽然创新面临着诸多阻力和问题,但千百年来人们都对新生事物满怀探索兴趣和认知欲望,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大众需求者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热情。就象今天的智能手机、3D电影、电动汽车、网络购物风靡世界,新技术新产品能够为各行各业创造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并产生丰厚的利润,这必定会促使创业者们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都能为了创新而砥砺前行。
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津津乐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其根源在于发达国家在若干年前,就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保守思想而大力开拓创新,用工业革命的思维和行动迅速崛起。拳脚敌不过刀剑,刀剑敌不过枪炮,枪炮敌不过核弹,落后者挨打是不争的事实,唯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胜出和持续胜出。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是各行各业保持永续生存和活力的不二选择,否则只能注定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中自生自灭。
李震东简介:伯马创业研究院院长,全国就业指导专家,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高峰讲坛秘书长,伯马教育(哈尔滨和南京)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特邀就业指导专家,人社部中国就业促进会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委员会专家,云南省教育厅创业指导专家,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就业指导专家,江西省教育厅创业指导专家,曾在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全国31个省多所高校做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全国听众达八十多万人。是专门、专业和专心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事业讲演第一人,是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作为一生事业的开创者、拓荒者和先行者。
曾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辽宁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青岛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就业》、《青年文摘》、《新青年》、《深圳青年》、《青春潮》、《创业周刊》、《东西南北大学生》、黑龙江经济报、哈尔滨日报、德州晚报、宜宾晚报、温州商报、温州都市报和新晚报等多家新闻传媒报道。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被媒体誉为“中国大学生登广告求职第一人”,本身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成功典范和创业成功榜样。并且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nr/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