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记者活动的传播效应和营销策略

北京治荨麻疹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是读者身份的改变。从被动的受众转化为拥有主动权、选择权的用户;二是经营任务压肩,满足和引导用户的需求成为媒体活动的出发点。都说市场经济中孩子的钱好赚,纸媒作为经营主体,自然要把娃娃市场抓住,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产品,同时也培养他们对纸媒的需求。

近年来,青年时报的牛通社积极有为,始终是浙江媒体小记者群第一品牌;杭州日报、萧山日报、温州日报等小记者活动也以服务见长,效益可观;而浙江在线等小记者组织的系列活动则后发制人,以覆盖全省的步伐,快速获取可喜的成果。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了其中三个可资借鉴的路径。

内容+:扩大了的传播效应

新闻的本质是信息。一个完整的“传”至“受”的新闻传播过程,必须包含以受众为认识主体的认识过程。追求尽可能广的传播面是新闻规律之一,也是获得最佳传递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成年读者不同,小记者活动的对象为青少年,其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创造力大,这就需要操作者从活动内容上多动脑筋。

内容是传播获得最大化的根本。如果内容仅仅定义为报道,对小读者来说,有时难免隔靴搔痒;如果和小读者建立互动的“兴趣”关系,情况则会大不相同。观察媒体发布的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只要激发小记者(当然还有家长)的兴趣点,往往互动踊跃,传播效应好。如年元旦期间,温州日报小记者俱乐部推出“36计变形——终极生存挑战营”消息,短短几天,咨询电话火爆,名额一抢而空。温州晚报新年“看瓯菜烹饪技艺品年夜饭文化”活动,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了解舌尖上的温州的兴趣。

扩大内容外延,不仅仅囿于单个“内容”。就内容传播而言,早先单一的纸上谈兵显然落伍,纸(线)上发布,纸(线)下活动,扩大内容外延的模式业已成为常态。当前,小记者活动最明显的特点是线下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播效应得以翻倍扩张。浙江在线在运作小记者活动的同时,特别引进了主攻少儿市场的超级记忆团队,打出“超级记忆与课本零距离”的口号,深入中小学开发记忆力课程,受到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

技术创新是提升内容影响力的有效保障。全媒体手段的运用和融合,使得“一鱼多吃”成为常态。以温州日报为例,借助该报瓯网平台诞生的小记者俱乐部经三年运营后,与温州日报教育专刊融合运作,有日浏览量达多人次的网络平台助力,有资源丰富的传统纸媒撑腰,同时借力走进社区的电子全屏触摸器——党报阅报栏的展示,可以说,小记者活动业已打通提升内容影响力的快捷途径。

如果将媒体互动比喻为“草船借箭”,全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可谓传播领域实现信息全覆盖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方法。

服务+:拓展了的营销手段

分析多家媒体对小记者活动的实际运作,可见“服务的价值高于广告和公关”(营销理论)。这与转型中媒体的“用户中心论”不谋而合,从提升服务上想办法找点子,是小记者活动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

服务读者,强化用户黏度。进入全媒体信息化爆炸时代,勿庸置疑,媒体要强化自身的用户黏度。发展媒体的小记者,其对象是特定人群——中小学生为主,提供的服务是特别需要——提高写作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水平,延伸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nr/15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