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45643.html
为弘扬院士专家的科学精神,宣传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的典型事迹和任务,进一步推动浙江省院士智力聚集工作,浙江省院士专家站服务中心在去年开展了《院士情怀》征文活动。日前,从《关于年〈院士情怀〉征文评选结果的通报》获悉,由温科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温州晚报记者傅芳芳等共同撰写报送的《田间院士的超级水稻梦——记袁隆平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往来40年》一文荣获一等奖。
此文以细腻真挚的笔触、详实可靠的资料,讲述了可敬可亲的袁隆平院士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之间发生的深情故事,展现了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风采和个人魅力,也表达了对未来双方合作的美好祝愿。
田间院士的超级水稻梦——记袁隆平院士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往来40年年10月,在香港会展中心刚结束的首届“吕志和奖”颁奖典礼上,已经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凭借其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首届吕志和奖的“持续发展奖”。对袁老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他对自己年纪的不二描述了:百岁笑兮兮,九十不稀奇,八十说是古来稀,其实是“小弟弟”。年11月24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长一行九人去往湖南拜访袁老时,这个解决了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吃饭问题的大师平易且幽默,即使不说话也是面带微笑。说起我们温科院与袁老的渊源,可能要追溯至50年前。
早在年,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注:年2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建立)的科研人员就提出了选育水稻新品种的设想,由于温州多台风,育种研究就进行多区轮转的方式进行,即夏季在温州,秋季转至厦门,冬季落户海南。年初,海南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大部分早稻病害严重。而农科院的科技人员林恭松却在大片发病的试验田中发现了两株灿黄的矮杆水稻叶,他将种子保留并进行多次种植。年,他们终于选育出了抗病丰产的“珍汕”水稻品种。在林恭松等人研究“珍汕”之时,袁隆平院士提出了三系杂交育种思路。但是研究进展缓慢,之后又在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发现的野败不育株的基础上得到了突破,但试种过程发生了病毒病、稻瘟病等一系列病害。最后,袁老的团队是融入了农科院选育的“珍汕”的雄性不育系提高了抗病性,才最终成就了三系杂交育种。或许可以这么说,温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水稻与袁老团队的水稻“结了亲”,有了新的生命延续。
袁隆平院士与林恭松先生合影年以后,以“珍汕”作为亲本资源,在国内衍生了71个早籼良种和17个杂交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不育系,含“珍汕”血统的杂交稻组合推广面积占全国杂交稻的88%。因为“珍汕”,袁隆平团队与市农科院结缘,并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农科院从袁隆平所在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拿到了Y两优杂交稻,并在温州进行示范种植。另外,还通过将袁隆平团队选育出的超级稻母本Y58S进行配种,成功选育Y两优、Y两优。也就是说,温州市农科院和袁老的团队进行合作,成功地繁育出了更多更优质的新生命。
在年拜访袁老时,他还回忆起年在海南繁育基地亲自指导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水稻育种工作时的情景,对温科院培育的珍汕97系列竖起了大拇指。拜访结束时,袁老还赠送给我们一袋超级稻大米,说多放些水煮会很好吃。我们当然也忘不了袁老给温科院的亲笔题字——“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我想这是袁老对我们温科人的欣赏与激励。年11月24日,我校校长徐和昆拜访袁隆平院士年11月24日,袁隆平院士为我校题词年年后,我们终于聘请到袁老作为我院院士工作站的首席顾问来校进行合作交流。我们知道,袁老的到来将会似一座明灯指引我们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开展更多的农业科研,进行更多的三农服务。
在温科院纪委副书记徐秀如的电脑里,有一张照于上世纪90年代的照片,照片是他第一次见到袁老时的情景。徐秀如说,当时市农科院在海南的基地碰到了水稻种子资源缺乏的困难,便请林恭松老师带着他们找袁老帮助。面对他们的到来,袁隆平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全程知无不言。从杂交水稻到育种技术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让徐秀如印象深刻。徐秀如回忆道:“袁老很健谈,而且很幽默,会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趣事,一说起来精神劲就特别好。”而在温科院办公室主任黄武刚的办公室里,则存放着一张去年3月24日与袁隆平的合照,照片是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拍的。黄武刚说,他们当时过去是下午4点,与袁老一聊就聊了3个多小时,袁老精神矍铄,不曾感到疲累。年3月24日,袁隆平院士再一次为我校题词。此次也正式被我校聘请为首席顾问。年,袁老再次为温科院题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并受邀加盟学校院士专家工作站,为院士专家工作站打入了最强定心针,为学校进一步开展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林业碳汇研究及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学校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共建“隆平学院”的框架协议。“隆平学院”致力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发展新型农业,在11月挂牌,按照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运行。今后双方仍旧将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学信息化及产学研合作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年4月10日,袁隆平院士为我校第三次题词
年11月28日,我校牵手袁隆平院士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隆平学院”袁老给世界带来过奇迹,也给中国带来了生机,在卓越的贡献前他从不骄傲自满,反以一张“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至今活跃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他大方乐施,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用来交流研究,毫不吝啬。“种出超级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的夙愿。他帮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并提供指导,进一步提高建站主体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年袁院士指导建设的“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获得“浙江省优秀重点实验室”称号,袁院士加盟的温科院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温州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
我们为能有和巨人一起比肩奋斗的岁月而骄傲,而自豪。
(本文作者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应苗苗老师和温州晚报记者傅芳芳,叶剑强、钟捷音老师参与整理、润色工作)
看完了这篇文章,小编深深为我们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啊,也为我们大温科光辉的科研历程感到骄傲!看完此文,你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与小编交流!来源
党委宣传部
审核
少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