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
《养猪印谱》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被誉为海上印坛“三驾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三位篆刻家为宣传养猪政策而创作。印谱包括社论篇、语录篇、良种篇、宝藏篇四部分,共计百印。应该说,无论从作品的创作规模、篇幅内容,还是编辑形式的理想化程度看,这部印谱都是三位篆刻家的创作精华。该印谱由郭沫若题签作序诗、齐燕铭题书扉页、魏绍昌作编后记。本文是刘一闻先生在主编《养猪印谱》再次付梓出版之际有感而发所作。
《养猪印谱》记忆
刘一闻
印象中将近五十年了吧。一次,我从同道小友处见得一本北京朝花出版社新出的《古巴谚语印谱》,作者是方去疾、单孝天和吴朴堂。小友告诉我,此三者合作的印谱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一本是《瞿秋白笔名印谱》,另一本叫《养猪印谱》,并且都是带边款的。
那时候,我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对书法和篆刻艺术充满了热情,对此道中的前辈更怀有崇敬之心。虽说自己对印章艺术一知半解,但对当时篆刻家的名字差不多都能熟知,尤其是那些名家之辈以及他们的作品风格。
大概和全国各地的情形相仿,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上海一地,为配合政治形势,在文艺创作上,充分体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这个现象除反映在文学刊物和音乐、舞蹈的演出外,时常还有国画院、文史馆等重要文化单位所举办的各类高规格书画展览。所谓规格高低,除却内容,实际上也就是指人们熟知的名家参与的多或少而论。此外,沪地的出版物以及报章杂志中,也时常会刊登一些名家艺术创作。
吴朴堂旧照
那时,家喻户晓的《新民晚报》,无疑是一个上海市民所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wzwbjj/1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