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要注意了,这段时间,骗子盯上了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们。仅2月1日到3月16日,涉及海宁学生的电信诈骗就有24起。而在温州,类似的案件也开始高发。
温州:已有53名中小学生中招
年1月1日—年3月13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温州鹿城警方受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起,其中涉及中小学生(7岁—16岁)有53起,占总受案的11.52%,受损金额21.67万元。其中受骗年龄最小的为11岁,受损金额最大的达5.5万元。
经鹿城区反诈中心研判分析,中小学生被骗案件中占比较高的诈骗类型分别为以红包、转账及充值返利类诈骗占46.94%,网络购物(包括游戏账户交易)类诈骗占34.69%,冒充熟人类诈骗占16.33%。受骗资金部分来源于学生春节得到的压岁钱,还有部分是通过家长手机完成支付。
这些学生都是怎么被骗的?骗子们又有什么套路?学生和家长该如何防范?
套路一:
卖游戏账号能赚元?
没想到被骗多元
3月7日晚上6点多,海宁市公安局许巷派出所来了一名小女孩。小女孩姓朱,今年16岁,是在校初中生,她在家长陪同下来报案。
据小朱讲述:3月6日中午,自己趁网课间隙,在家中玩一款叫“鸣铃之契”的游戏时,有陌生人加自己好友。对方问她要不要卖游戏帐号,元一个。
小朱一开始并不想卖,但转眼又想,反正卖了对自己也没太大损失,还可以赚元,就答应了。
之后,对方让小朱登录一个叫“维融网”的网站,在那里交易。小朱打开网站后,按照流程注册账号,根据提示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卖了。
卖了以后,小朱发现网站的账户内确实有元进账,她想提现却提不出来,于是联系客服。
之后的套路和其他电信诈骗就差不多了。
客服先是称,小朱在注册的时候没有交1块钱激活,现在需要交元钱才能激活。得知小朱手上只有元,客服让她先转到指定银行账号。
小朱照做了,但钱还是无法提现,客服又说要继续转钱激活。小朱被说得云里雾里,向同学借了0多元,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bbfz/1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