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GDP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12位创1

“万亿”之上再发力,宁波GDP总量和增量双双创出新高。3月份以来,全国主要城市陆续发布年度统计公报,“万亿俱乐部”成员增加到17个,我市以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12位,较上年上升3位。年度GDP万亿之城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郑州、长沙、佛山。按照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核算制度,宁波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量达亿元,排名万亿GDP城市前十。那么,站在新的起点,宁波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杨辉摄

1

纵观全国总的经济运行形势,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的强劲的韧性和活力,稳中有进。从城市经济总量排名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继续领跑中国大陆城市,上海经济总量一步步接近4万亿元大关,广东双雄则在突破2万亿元大关后,继续保持了6.7%以上的高增长。在前10强中,除了天津滑落到第10位,其他几座城市均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中,重庆地区生产总值扩大到.77亿元;苏州距离2万亿的目标不到亿元;杭州则首次突破亿元。在前20强中,宁波表现尤为出色,取得10年来最好成绩——GDP在大陆主要城市排名跃升至第12位,创下多个新高:位列计划单列市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在副省级城市(不含直辖市)排第6位(超过青岛);在长三角排第五位(超过无锡,前进一位);总量超过大陆22个省会城市。同时亿元的GDP,相当于在世界经济体中排名55位左右,超过匈牙利、苏丹等国家。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年,宁波GDP首次突破千亿元。而从百亿到千亿,宁波共花了11年。在这个阶段,宁波年GDP为亿元,在大陆城市排名第11位,是历史上宁波排名最高的一次,超过青岛、大连、沈阳、武汉、南京等城市。在年时宁波GDP再度达到11位,平了历史最好记录。这段时期,宁波GDP排名一般在第12位至13位之间。但在年起,一直徘徊在第15位前后,这次重返第12位,算是刷新了最近10年来的最好成绩。除了宁波表现抢眼外,佛山经济总量去年也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02亿元。由此,中国大陆有17座城市GDP突破亿。此外,东莞也再度发力,以7.4%的GDP增速,重回前20强。从GDP前30位城市所在省份看,江苏遥遥领先,占了6席,广东4席,浙江和山东各3席,福建则占2席。同时,长三角城市达到11座,珠三角城市4座,可见两大湾区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动引擎。从GDP增速看,上海、苏州、天津、烟台、徐州5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的6.1%,余下25城均高于或等于6.1%。其中,增速前5的城市分别是温州8.2%、长沙8.1%、泉州8.0%、成都7.9。从经济总量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成都和武汉、天津和南京这两组城市间的差距都在百亿量级。而从第12位的宁波到第17位的佛山,6个城市的总量在亿元~亿元之间,前后非常接近,竞争尤为激烈。2

从各城市的主要增量看,不难发现新动能正在持续发力。比如,重庆近几年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年重庆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较上年提升5.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1.6%,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9.2%和25.0%,同时信息服务业新增长点不断涌现,1-11月,全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45.2%。杭州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达到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2.9%。其中,金融服务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1%,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2家,累计家,居全国第四。同时,杭州继续享受着亚运红利带来的投资增长,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增速位居全省首位。而宁波的成长主要还是依靠工业的强大基础,从三次产业比例看,宁波是GDP前16城市中二产比例最高的,达48.2%。这也是宁波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历史新高。宁波拥有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稳居省内第一,成为全国第10个工业增加值突破亿元的城市,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二,仅此于深圳。宁波市博士联谊会秘书长、宁波经济界资深学者方建新博士认为,年度,宁波市GDP能够名列全国第12位,获得稳定的增长,还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推动——首先是得益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投入;其次,在方建新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宁波经济的稳定发展积蓄了力量;再者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大进程,让宁波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3

“宁波的增长是真金白银的。不论是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看,还是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来看,宁波都下了大功夫。”方建新肯定道。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宁波企业也在各行各业展现了自己的光彩。比如,舜宇光学的镜头几乎覆盖了车载摄像头的各个领域,从年开始,公司做到了全球车载镜头出货量第一,占有率达到30%以上;江丰电子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企业,为改变中国缺“芯”少“核”现状而生;宁波柯力传感的应变式传感器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零部件;宁波中车新能源的超级电容则是领先于发达国家的新能源设备……年11月,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宁波市再次彰显了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的实力,共有11家(包括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和单项冠军产品7个)入选,占第四批公示企业总数的8.9%。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39家(个)。单项冠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是行业内利润最高、业务最为稳定的企业。作为一个细分领域做得最精、最大、最强的企业,更掌握着行业的话语权、定价权。更重要的是,这些隐形冠军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掌握更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打破行业垄断。转型升级方面,则可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步伐一窥进程。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个,其中个已竣工。已竣工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7%。争相拥抱数字化,为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杭州湾管委会供图

在营商环境方面,近些年,宁波市陆续出台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80条”等一系列惠企强企政策,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务实精准高效开展“三服务”活动,全力推进“”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和“”外贸双万亿行动,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年11月,宁波市场主体突破百万,这意味着,宁波每千人拥有企业约50户,商事主体约户,可是说是“每8个宁波人就有一个是老板”。对于城市来说,创业密度是一个城市的底气,体现了城市创新动能的培育情况,从这一点看,创业创新已经成了宁波城市基因的一部分。活跃的民营经济则吸引了各类人才涌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据统计,年,宁波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7家,均居全省第一。近两年,宁波新引进的14家产业技术产业院,已集聚各类人才3万多名,研发人才占比超70%,其中,产业创新关键人才近人。顶尖人才的到来,为宁波提升产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极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宁波贝发集团引进王一德院士团队,研发攻克“易切削不锈钢笔头线材料”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圆珠笔核心材料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为中国高端笔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比如,宁波东方电缆公司与“中国电缆行业第一人”——黄崇祺院士专家团队合作,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年11月,该公司建设的温州南麂岛与大陆联网35千伏输变电海缆正式交付,标志着我省最后一个“孤网”乡镇成为历史。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管如镜认为:“在这一轮科技革命的环境下,宁波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通过战略重塑、技术投入、模式创新、服务延申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产品和服务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提升。”

张培坚摄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意味着作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了全新的历史起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会让宁波制造业迎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前湾新区、甬江科创走廊等一个个高能级大平台的建设,集聚了大量要素资源,成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在长三角区域,宁波的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善,随着交通体系地不断完善,还有很大挖掘潜力。”方建新说。管如镜则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下,宁波仍有几个必须突破的重点——一是要加快提升省内、省际交通的通达性,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赢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尽可能缩短主要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二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争取建立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集中力量导入关键要素,目的还是在于服务长三角,实现成果共享。三是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尽可能放大平台和项目的溢出效益,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提供经验和样板。”年,在疫情袭击下,宁波市再次奋勇当先,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战”行动中又一次次跑出加速度,走在全国前列。冲寒已觉东风暖!眼下,沐浴着明媚春光的四明大地,正迸发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更多新闻,请看甬上APP!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乐骁立史旻

编辑忻晓颖曹歆二审赵鹏三审刘雄飞

宁波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bbfz/14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