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起“站长推荐表”征集到评选结果尘埃落定,"文化驿站十佳活动"评选历经4个环节,耗时1个月。评选初衷很简单:通过征集,发现一批好活动;通过评议,探讨什么是好活动;通过奖项,点赞辛苦付出的站长们及幕后工作小伙伴们。然后,问题就来了~全年场活动(截止11月中旬),决出“十佳”,谈何容易?!网络投票高潮迭起,专家评审多轮决议!络绎呈现眼前的,是文化驿站的生机与活力,努力与创意!“十佳”在此,“佳”在何处?“亮”在哪里?下面,小编有请年度“十佳”活动一一来亮相01
我们温州人自己的节日——“四季八节”节令系列讲座
念念童谣,说说故事,品品小吃...民间习俗、瓯越文化、典故传说......“四季八节”娓娓道来,家乡传统皆融其中。
以“温州童谣”为载体,挖掘、宣传其中所蕴藏的“温州人自己的节日文化”,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幽默,老少皆宜,值得系列化开发与普及推广。
朱铭,民进会员,温州剪纸非遗传承人,籀锦堂朱铭剪纸工作室非遗传承基地、籀锦堂朱铭剪纸工作室非遗体验基地负责人。温州市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学校民俗剪纸教师,区文明办育践味来讲师团讲师,区关工委青少年教育讲师团讲师。事迹被江苏卫视、二更、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百晓讲新闻、温州零距离、世界温州人杂志、温州人杂志,温州经济广播、绿色之声等媒体所采访报导,年江苏卫视《大梦小家》栏目特邀吉克隽逸、胡海泉、苏醒等为籀锦堂朱铭剪纸工作室装修拍摄。
池上楼文化驿站(谢池巷1号)
陈卓识:还记得小时候的春节、中秋、端午、冬至......总是长辈们最忙碌的时候:串门拜年、准备团圆饭、包粽子搓汤圆......浓浓的节日气氛,满满的幸福感。渐渐长大,生活节奏快了,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却慢慢淡了、远了。民俗文化是根的文化,如何让我们温州的传统民俗文化印刻在90后、00后们的心里呢?今年我们以“四季八节”为主线,以“温州童谣十二月令”为导引,结合二十四节气与温州本土节令,邀请我市“最年轻的老民俗专家”朱铭老师,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量身定制”“四季八节”系列文化沙龙。文化驿站,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家乡文化。
02“不期而遇”吉他古筝音乐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在中秋之际举办,邀我市知名音乐人与市民共享美妙音乐,共度传统佳节。同时打破常规,将传统乐器古筝与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吉他相结合,带给市民一场吉他与古筝的浪漫音乐之旅。现场更加入歌手的独特嗓音,缓缓带出“中秋的乡愁、七夕的情愫”,让听众在皎洁的月光下、如水的音乐中,移步入境,感受对逝去时光的祭奠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热爱。
流行与古典创意相融,西洋与民族巧妙碰撞,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赏心悦目,通过创新表演,让传统音乐与年轻群体更近一步。
潘圣坚,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音乐系,浙江省校外教育“优秀教师”,温州市鹿城区音协吉他学会会长。从教多年,众多学生获全国、省、市各专业比赛大奖,多次获“优秀指导师奖”,举行多场个人吉他音乐。
陈挺,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邱霁教授等名师。浙江省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省高校非遗研究基地成员,温州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园丁奖。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古筝大赛中获奖。
市文化馆文化驿站(鹿城区车站大道号)
陈泳:温州市文化馆文化驿站,努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这次吉他与古筝音乐会,两种乐器交相辉映,古筝扎根于传统音乐的土壤,吉他在流行音乐上不断探索新音乐方向,二者在音乐技法、音色风格等方面相融沉淀,通俗易懂,本次活动广受好评。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各种亲民的艺术普及方式,和市民一起分享艺术感受,享受美好生活。
03谁是真的英雄——从《史记》、《三国演义》到《射雕英雄传》
夜空漫漫,自古英雄如群星灿烂;颂歌篇篇,载得义士似金般辉煌。本期活动邀请温大人文学院饶道庆教授,围绕“英雄”这一话题,从《史记》、《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三部风格迥异的经典作品聊起,带大小市民阅“英雄”无数,赏“英雄”风骨。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范本,每个人心中,或许也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欲念。“英雄”的话题,是一个大众话题,而通过挖掘名著背后的故事来切入“英雄”主题,角度新颖,内容生动。该场活动同时兼具“名著、名师”带来的双重魅力,是一道惠民精神文化大餐。
饶道庆,文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尤其致力于《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研究和国学研究,并参与教师教育专业中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培养工作,对中小学阅读、古诗文和作文教学有较深的研究。在刊物、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等著作5部。
分享站点:少儿图书馆文化驿站(鹿城区园西巷2号)
陈佳佳:饶教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及世界经典名著,同时致力于青少年文言文阅读指导,学术严谨,语言生动,本次活动所涉及作品均为大众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通过深入简出的解析、你来我往的互动,让现场听众对三部经典作品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04“十二家”作家系列沙龙
“十二家”作家系列沙龙由無料书铺发起,每月邀请一位21世纪温籍文坛上各种主要创作群体的代表人物作为访谈对象,以平民化的视角与通俗易懂的口吻解读文学,通过专题分享与现场互动的形式与读者共探精神之旅。
宣传温籍作家群体,鼓呼温州本土原创,十二家嘉宾各有特色,主题有高度,有看点,又具本土化、原创性,同时通过文化驿站平台,让作家们和读者面对面交流,值得系列化推广。
嘉宾简介:
慕白
原名王国侧,浙江文成人。中国作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
南航
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喜欢跨界写作,古诗与新诗兼爱,文学与文史并涉,出版有《野渡无人舟自航》等。
马叙
写作,画画。有文字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刊物,出版有《倾斜》、《伪生活书》、《时光词语》、《在雷声中停顿》等书。在北京艺术区、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地过多举办个人水墨展。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诗神》年度诗人奖。
林新荣
70后诗人,瑞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瑞安市作家协会主席。曾在《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等期刊发表过大量作品,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网络销售多种诗集、散文集。
禾原
本名朱春光,诗人,长期在高校任教,经济学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上市公司副总。有数百篇诗文在《钟山》《诗选刊》《萌芽》《扬子晚报》等刊发,入选《新归来诗人集》《年网络优秀诗集》等二十多种文集。年荣获新归来优秀诗人奖。
戴江泓
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现就职于温州报业。浙江省作协、浙江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散文集《爱的馈赠》、温州旅游文化口袋书《恋上温州》、长篇报告文学《华夏神韵:姜嘉锵传》、长篇报告文学《不能忘却的育英情怀》、《永远的微笑联盟》等。
析之
本名邵曦。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东方美创园、东方印创空间创办人,曾为温州青年创业学院负责人,浙江小企业创业基地负责人等职。系KAB创业教育讲师,8+X创业实训讲师,BCC全球生涯教练。曾获温州市高校优秀创业导师、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
壬阁
本名陈易辉,男,鲁院文学院浙江高研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温州经开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兼任报社、网络编辑,擅长诗歌、非虚构写作。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青海湖》《北斗诗刊》《品味.浙江诗人》,以及中国诗歌报、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报等刊物,在全国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
陈朝蓉
笔名慕蓉,公务员,科级干部,长期从事经济工作,浙江省作协会员,心理咨询师。创作的长篇小说《裂变》,在《温州都市报》连载,获全省外经贸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比赛特别奖;创作的剧本《贝贝跑道2》,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审批,获得拍摄权。
12家系列正在继续……
鹿城区·無料书铺文化驿站(黎明西路号1号楼2层)
张潇:新媒体时代让平日埋首书房的作家成了聚光灯下被媒体、读者追逐的明星,人们对媒体时代的作家有着更多的好奇。而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浅层次的阅读深度限制了人们了解一位作家及其作品的视角。“十二家”栏目选择21世纪温籍文坛上各种主要创作群体的代表人物作为访谈对象,以平民化的视角,通俗易懂的口吻,从不同角度围绕这些作家或他们的文学创作,探究其精神和艺术的发展之旅,使读者与作家之间不再遥不可及。
05雕版印刷体验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而温州,又与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有着诉不尽的渊源。我们通过文化解读、互动体验,带领市民亲自感受雕版印刷的魅力,让非遗走进当下生活,让传统成为时尚。
古代印刷在温州留下了完整的模版和印记,本次活动以鲜活生动的形式重现古老技术,互动体验式的非遗传承受众广泛、传播有效,希望文化驿站可以探索出更多的非遗互动体验项目,让传统文化传承成为常态文化体验。
陶建通,温州时光印记非遗文化传播工作室负责人、主讲老师。时光印记文化驿站站长,擅长将传统文化及非遗手作设计成方便体验的非遗课堂。
龙湾区·时光印记文化驿站(龙湾万达广场1号门金街入口时光印记)
陶建通:时光印记自身是一家非遗体验馆,所以我们站点的大部分活动都围绕非遗展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倡导“传承传统,寓教于乐”。目前,围绕印刷术,我们开发了:活字印刷诗词美文,雕版印刷传统年画,凸版印刷节日贺卡,丝网印刷亲子T恤等相关文化体验活动。今后,还将继续探索开发更多非遗特色结合现代生活的活动,让市民不仅喜欢上非遗,更爱上文化驿站。
06主题:“当脸谱遇上海”水族贝壳画体验
“当脸谱遇上海”水族贝壳画体验
洞头非遗项目——水族贝壳画,将中国的戏曲脸谱与贝壳、蟹壳巧妙结合,构图精致新颖。本次活动由非遗传承人陈琴瑶向大家介绍贝壳画、蟹壳画的工艺和制作流程,并亲自教授大家用海岛的贝壳,精美的笔画,勾勒一副生动的脸谱画。
传统戏曲文化与洞头地域文化结合,艺术融入生活,创意新颖,体验感强,操作简便,推广性强。
陈琴瑶,水族贝壳工作室创始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从年开始画贝壳到现在,不断创新摸索,把洞头民间艺术、本土文化和少数民族元素与各类贝壳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术品。代表作品有四大花旦、五路财神、雌雄鲎画、五虎上将、招财进宝等,目前已申请了5个专利,荣获第四届‘创青春’中国创新大赛浙江创业百强项目、温州市十佳伴手礼等多项荣誉,作品得到高度认可受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各类奖项5个荣誉,
洞头市民中心文化驿站(洞头区海虹路东南方向米)
吴寒:我们近期挖掘、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洞头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惠民活动,坚持以公益活动为载体,以丰富的活动内容为导向,提升洞头市民群众文化素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助力洞头海上花园建设,推动海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未来,将继续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吸引更多朋友分享、感受、体验最美好的东西。
07金石书画的题跋与文化
本次活动特邀我市文化名家张如元老师,从《富春山居图》乾隆留下的五十五处题跋切入,从历史典故到文人轶事,从文豪大家苏东坡的诗歌、书法到黄庭坚的诗题,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深入浅出引导书法与金石、诗文、哲学、书写实践的对照艺术鉴赏。
本土名家分享,宣扬传统艺术,本场活动切入点小、专业性强,内涵深、视野广,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及推广价值。同时,邀请本土名人名家走进文化驿站,与广大市民面对面,将有效推动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bbfz/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