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纸媒的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广告收入持续下跌。不少报纸逐年调减控制发行量和版面数,更强调有效发行。“自办发行”首当其冲陷入瓶颈期,对于报业的发行部门来说,一方面发行量减少造成收入骤减,另一方面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双重压力使其入不敷出。除了适度减人增效,报业发行的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
自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以来,目前全国约有四成报社实行自发模式,这是一支不容小觑的队伍。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快递物流业近年来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亿件,同比增长52%,位居世界第一。正是发行转型与快递发展的双向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报业发行公司投身到轻物流的配送大军中来。41家报业成立全国物流配送联盟,26家一线媒体组建报业配送联盟,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报业的同城配送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在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舟山等城市的报社也先后加入其中。结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轻物流配送是当前报业发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与趋势。
一、合作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年8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开始尝试轻物流配送,主营天猫超市的落地配送业务。经过一年多磨合,业务正向稳定增长期迈进,从最初的日均单到现在的余单,城区妥投率在98%以上。从实际情况来看,自办发行队伍与落地配送的要求相当吻合。报业的优势在于媒体公信力强、本土资源丰富、人员调配充足、场地车辆现成。对于每一支落地配送团队来说,要打造全覆盖无缝网络,最大的成本是人员、车辆和场地等配置的大量投入。特别是初期业务量极少时,配送效率更是低下,而报业现有的发行资源弥补了快递公司这方面的不足,使其经营利益达到最大化。
1.配送人员充足,调配灵活度高。
一般来说,报业投递员的工作流程是凌晨接报,上午送报,下午休息或打零活,平均送报时间5小时。因为报纸的时效关系,投递人员的配置相对充裕。老投递员对城市道路非常熟悉,与各个社区的物业对接方便,从送报到送快递基本无需过渡期。宁报集团发行中心现有站点管理人员近70人,城区投递人员余人,目前参与落地配的投递员为60余人,占15%。其特点是:队伍非常稳定,人员归属清晰,临时调配方便,团队可信度高。特别是每年“双十一”后单量猛增的时候,报业发行队伍的优势和灵活性就达到了极佳的体现,人员随时可增可减,高效又快速。
2.分摊固定成本,发挥规模效应。
分拣中心、区域站点、运输车辆,这是每家落地配送公司必不可少的配置,也是除了人工外最大的成本支出。如何充分利用自办发行的现成资源,合理分摊固定成本,这是物流公司寻求报业合作的出发点,以期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收益最优化。宁报发行共有20个站点,30多辆运报车,承担着集团下属报纸及各类委投报刊的发行任务。“上午送报纸,下午送快递”,让场地、车辆、人员得以盘活,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行量减少带来的减收。另外,报业发行自身有完整的地址库系统,直接同物流的上游数据对接,也给落地配送分拣和精准投送带来了便利。
3.增加员工收入,锻炼发行队伍。
在报业发行的运营费用中,人工成本是占比最大的一块,约占支出的70%。社保基数每年增长,公积金、最低工资也逐年调升。尽管如此,投递员还是劳动密集型工种,整体收入不高,优秀员工很难留住,稳定队伍成为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年,宁报发行配送天猫超市80余万单,60余人固定配送,人均增加收入元/月;各站点管理人员全部参与其中,主要负责接货、扫单、客服等工作,人均增加收入元/月。在从事这份新的工作时,发行队伍也得到了锻炼。与送报纸相比,配送到户同客户面对面接触,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为了达到最高妥投率、最低投诉率,配送员和管理员均全力以赴。
二、合作劣势:利润空间,比想象中还要小表面上看,送报纸与送快递契合度相当高,但是说到底,毕竟是跨行经营且业内竞争激烈,价格普遍被压低。加上投递员队伍自身有许多不足,所以对于报业来说,这块蛋糕看起来很美好,吃起来却不易。
从宁报发行的配送业务数据来看,年日均余单,全年收支基本持平,其中站点人工费用占65%,车辆运输费用占15%,分拣中心费用占10%,其他费用占10%。如果再分摊站点的房、水、电等费用,就有亏损了。与消费能力较强的宁波相比,那些日均单量更少的二三线城市,亏损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不过,由于配送员和管理员的收入相应提高,对稳定队伍的好处还是明显的。当然,随着单量的增加和管理的提效,未来仍有盈利的预期。
1.专业化程度不够。电子商务催生下的快速增长的配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递,大规模、高效率、快速度的要求,网络系统、专业团队、服务跟踪都要达到最先进最科学。为此,绝大多数报业发行公司在刚接触落地配送业务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理念跟不上、管理不顺畅、成本下不来的尴尬局面。
2.配送员能力欠缺。报业自办发行走过三十年,投递员队伍结构老龄化显现。很多投递员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多年,虽说经验丰富,但文化程度不高,很难接受新科技和新技能,不能适应落地配送的上门收款、手持终端刷卡的操作和使用。因此,如何打造一支更年轻更全面的团队,也是发行转型所面临的难题。
3.新业务拓展不易。宁报发行年开始介入落地配送,因为有天猫超市的业务打基础,平台搭起来总体比较顺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我们希望能接到性价比更高的同城配送业务,事实上成功率却很低。有些是量太少成本高,有些是冷链匹配度低,加上目前快递市场尚处于不规范阶段,每单配送费被压得不能再低,所以利润空间极小。
4.隐患因素不容忽视。与报纸不同,很多配送物件存在超大超重现象,这对于使用电动车出行的配送员来说,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另外,随着报纸发行量减少,减员增效将成为未来报社的常态。年,宁报集团将农村地区报纸全部移交给邮政投递,裁员余人;年继续推进市区“撤站减员”,裁员39人。在此过程中,补偿补助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三、发展思考: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当前,落地配送的合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型快递公司自己直营或寻求加盟,这需要自身有实力;二是转包给中小型快递公司,配送能力会受限;三是与当地报社发行部门合作,以求双赢。所以,许多自办发行报社投身配送业之初都是抱着转型目的被动输血的。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值得思考和探索——
1.融合发展才是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传统媒体的改革转型、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报业发行投身落地配送,在寻求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过渡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媒体人只有更新观念,齐心协力,勇于探索,才能寻求真正适合报业的转型之路。
2.合作模式推陈出新。由于轻物流配送业增长速度出乎意料,落地配送又是一个利润极低的行业末端环节,人家选择与报业发行合作,看中的无非是你现有的优势。所以,在轻物流配送业还不是规范有序的现实面前,我们介入的时间点是否合适值得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引进人才和合作模式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管理团队专业化、业务拓展规模化、核心技术全面化、增值服务高质化、营销手段多样化,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短板。
3.打造本土电商平台。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与利润空间,必须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从今日早报的今日购、杭州日报的每日送,到宁波晚报的读者服务中心、东南商报的巨优惠,大家都在尝试做自己的品牌。报业能否打造属于自己的本土平台,在电商中分得一杯羹?去年下半年,宁报发行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专门成立“生活小驿站”便民百货配购业务,开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wanbao.com/bbfz/1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