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第期
市文广新局
水乡文化处处长陈刚
走进公益道德讲坛
将党史知识“唱”给你听
晚报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上周六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的现场,当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全体听众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何现场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呢?那是因为当天主讲人市文广新局水乡文化处处长陈刚与大家分享的,正是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
“每一首红歌,她的背后总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在陈刚的讲座中,他将党史知识与欣赏红色歌曲相结合,带大家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在当天的讲座中,陈刚共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七律·长征》、《南泥湾》、《八路军进行曲》、《绣红旗》、《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等8首不同时期的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每当他讲完一个故事,他都会播放与之有关的歌曲。令他非常欣喜的是,每一首歌都引全场大合唱,“这个主题的讲座,这已经是第十场,也是现场气氛最好的一场。”陈刚说。
除了通过红色歌曲来讲党史知识外,陈刚还给现场听众讲了许多关于红色歌曲的知识。他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95年岁月里,全国共出现了上万首红色歌曲。这些歌曲政治上鼓舞着全国人民,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刚说,通过他对红色歌曲的研究,对其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现在将红色歌曲,简称为‘红歌’,而这种叫法是从年沿用至今的,而之前红色歌曲还有一些其他名称,不同时期叫法不同。”陈刚表示,上世纪90年代称之为爱国歌曲,上世纪50年代叫革命歌曲,上世纪40年代为进步歌曲,而在上世纪30年代被称为救亡歌曲。
他讲道,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不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兴起了抗日民族救亡运动,一批左翼音乐家积极投入了民族救亡歌曲创作。此后全国“救亡歌咏运动”从未停止,与抗日战争一道持续14年。“一场反侵略战争,引发一场14年的音乐运动,这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陈刚说。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歌曲成为社会主旋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红色歌曲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艺术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繁荣的见证,激励着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走向民族复兴。”陈刚说,在欣赏红歌的时候,既能学到大量的党史知识,又能获得充分的艺术享受。他的这一将两者结合的做法也得到了现场听众的认同与赞赏,听众郑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种形式的党课,非常新鲜,也非常有趣,“听听红歌,回温经典,同时也再一次了解了党的发展历史,我觉得很好。”□晚报记者赵爽子/文金乐乐/摄
新闻链接
“道德基金”走进庆年坊
当天公益道德讲坛在市区松台街道庆年坊社区文化礼堂举行,曾捐款万元成立“道德建设基金”的苍南国土资源局公务员林继排也来到了现场,并带来了多笔奖励。
此次,“道德建设基金”奖励庆年坊社区爱心驿站元,分别奖励爱心驿站负责人池云川和该社区主任乐素贞各元。乐素贞表示,此次收到的元都将作为爱心驿站义工的奖励基金,“爱心驿站的义工每参与一次活动,都会得到相应的积分,每年年底我们会对积分进行统计,对积分高的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乐素贞说。□赵爽子
◎来源:温州晚报
◎小编:可乐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别忘了点下面的拇指以表鼓励哟!!
雪君工作室我们分享各种新闻资讯及温州民生热点,慈善,公益扫一扫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